[实用新型]一种解决调温失效的恒温阀芯及恒温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7077.0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4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孝发;林孝山;梁绍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44 | 分类号: | F16K11/044;F16K31/70;F16K31/5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叶碎银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调温 失效 恒温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阀芯,特别是涉及一种解决调温失效的恒温阀芯及恒温水龙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恒温阀芯包括外壳总成、调节阀杆、调节螺母、活塞、感温移动组件等,活塞可轴向移动地密封安装在外壳总成内,用于调节外壳总成侧壁设置的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的进水量。现有技术的这种恒温阀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当将调节阀杆调节到最热的位置时,出水温度调不高;当将调节阀杆调节到最冷的位置时,出水温度调不到最低状态。这是因为活塞在两个极端位置时,与外壳总成之间均有一定的过水间隙,导致需要高温热水时,冷水进口会进一定的冷水,需要低温冷水时,热水进口会进一定的热水,从而导致用户无法调节出所需的高温水和低温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调温失效的恒温阀芯,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恒温阀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解决调温失效的恒温阀芯,包括外壳总成、调节阀杆、活塞、感温移动组件,外壳总成设有冷水进口、热水进口、混合水出口;活塞可轴向移动地密封安装在外壳总成内,感温移动组件连接活塞,并与调节阀杆联动配合,且与外壳总成内壁之间配合有第一弹簧;还包括套在外壳总成内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二者分别位于所述热水进口和冷水进口的两相对外侧,活塞配合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并可与第一密封件或第二密封件接触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为密封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移动组件包括感温棒、传动杆、传动帽,感温棒固定穿过活塞,且一端与外壳总成内壁之间配合有所述第一弹簧;传动杆一端与感温棒的另一端活动套接在一起,传动帽套设在传动杆外。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移动组件还包括可弹性形变的保护套,该保护套套设在所述传动杆外,且保护套的一端包裹传动杆的另一端外壁,保护套的另一端包裹感温棒的另一端外壁。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螺母,该调节螺母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外壳总成内,并与所述传动帽之间配合有第二弹簧;所述调节阀杆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的一端设有变形部,该变形部的内圈与传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帽的一端伸入调节螺母中,并通过一套设在传动帽上且位于调节螺母内侧的卡片进行限位,所述第二弹簧配合在卡片和传动帽的另一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总成包括阀壳和阀座,阀壳侧壁设有所述冷水进口、热水进口,阀座一端设有所述混合水出口,另一端与阀壳螺纹连接;所述活塞安装在阀壳内,所述感温移动组件与阀座的内壁之间顶抵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套在阀壳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混流盘,该混流盘位于所述活塞和混合水出口之间,并套在所述感温棒外,所述第一弹簧抵设在混流盘和外壳总成的内壁之间。
一种恒温水龙头,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解决调温失效的恒温阀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且活塞在移动到极端位置时能与第一密封件或第二密封件接触形成密封,使得当需要高温水时不会有冷水混入,当需要低温水时不会有热水混入,从中解决恒温阀芯调温失效的问题,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2、所述保护套的设置能够保护传动杆和感温棒相套接的部位与水隔离,防止水垢生成后使传动杆与感温棒间的滑动卡死。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解决调温失效的恒温阀芯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7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