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4336.4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9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平帅;梅亮;李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60/00 | 分类号: | F23B60/00;F23J15/02;F01D15/1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8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碱金属 热电 转换器 秸秆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的发电系统,特别是一种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和旋转发电机的秸秆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秸秆是农作物通过采摘脱粒后留下来的茎叶,主要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大豆等秸秆品种。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吨左右,列世界之首,每年收获的秸秆除去用于造纸、饲料、造肥还田及收集损失的1.09亿吨外,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秸秆总量达3.76亿吨。
秸秆发电,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具有潜在的贡献价值。秸秆发电,就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又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秸秆气化发电是将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品位、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气体,利用这些产生的气体再进行发电。但秸秆气化发电工艺过程复杂,难以适应大规模应用,主要用于较小规模的发电项目。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21世纪初期实现规模化应用唯一现实的途径。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将具有重要贡献。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秸秆发电还仅仅是与用秸秆燃烧加热水蒸汽来推动汽轮机旋转,综合热效率利用率低,存在大量的能源浪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可以提高秸秆燃烧热能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秸秆燃烧炉、衬板、送料口、送料门、除灰口、除灰门、把手、烟道、鼓风管、鼓风机、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线束、保温层、第一旋转发电机、第二旋转发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旋转叶片、换热器、进水管、出水管、静电除尘器、通风管、除尘控制器,衬板、布置在秸秆燃烧炉的下端,衬板把秸秆燃烧炉分为燃烧室和炉灰室上下两部分,衬板上阵列分布着漏灰孔,送料口布置在燃烧室的下端壁面上,送料门布置在送料口的外部,除灰口布置在炉灰室的下端壁面上,除灰门布置在除灰口的外部,送料门、除灰门均通过旋转机构与秸秆燃烧炉的外壁面相连接,两个把手分别布置在送料门、除灰门上,烟道布置在秸秆燃烧炉上端并与秸秆燃烧炉的出风口相连接,鼓风管的一端与秸秆燃烧炉燃烧室的下部相连通,鼓风管的另一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布置在秸秆燃烧炉燃烧室的侧壁上,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布置在秸秆燃烧炉燃烧室的顶壁上,保温层包裹在秸秆燃烧炉的外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旋转发电机、第二旋转发电机相连接,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下端布置在烟道内并安装上旋转叶片,第一旋转轴的下端带有三组旋转叶片,第二旋转轴的下端带有一组旋转叶片,换热器包裹在烟道的外部,进水管布置在换热器后端,出水管布置在换热器的前端,静电除尘器布置在烟道的尾部,通风管布置在静电除尘器上,除尘控制器通过线束与静电除尘器相连接,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第一旋转发电机、第二旋转发电机、除尘控制器均通过线束与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鼓风机、静电除尘器均由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供电,保温层由纳米气凝胶毛毡构成,通风管在静电除尘器上阵列式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秸秆燃烧后,不但可以直接实现热电转换,而且还能利用尾气推动旋转叶片进行旋转发电,同时利用尾气余热加热换热器内的水,从而达到秸秆热能的三重利用;秸秆燃烧炉的外部包裹纳米气凝胶毛毡保温层,纳米气凝胶毛毡保温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阻止秸秆热量过多的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4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