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地震勘探聚能震源弹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3273.0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1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王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57 | 分类号: | G01V1/157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地震 勘探 震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勘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地震勘探聚能震源弹。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工程勘探中一种主要的勘探方法,其原理是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地震勘探在分层的详细程度和勘查的精度上,都优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千米。由于炸药具有能量强、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工程地震勘探工作中广泛使用。但由于散装药存在爆破击发能效低、运输和使用安全性差、需要特殊爆炸资质等缺点,近年来,散装炸药在工程地震勘探中的使用越来越受到位限制。浅部地震勘探主要采用大锤击发,但其能量小,导致振动波传递范围小,且操作比较费时费力,导致现场人工成本高,此外其精度比较低,给工程地震勘探工作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工程地震勘探聚能震源弹,以解决现有地震勘探中使用大锤击发所存在的能量小、传播距离短、操作费时费力、探测精度低、人工成本高以及工程地震勘探进度易受影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工程地震勘探聚能震源弹,包括壳体,壳体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顶板和底板,壳体内安装有聚能室,聚能室底端与底板顶端面和壳体内壁相抵,聚能室内充填有泡沫,聚能室上方至顶板之间形成的炸药腔内填充满炸药,壳体内设置两根计时线,计时线底端与聚能室相连,计时线顶端从顶板边缘伸出,顶板中部设有下沉的引爆孔,引爆孔内插装有雷管。
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的多层纸质外壳,外径80-150mm,高度 200-300mm,壁厚5-15mm。
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多层纸质板,厚度为壳体壁厚的1/10-1/5。
所述聚能室为圆锥形并使用铝板制成,铝板厚度为1-5mm。
所述计时线底端设置在聚能室外壁中部。
所述聚能室的高度为壳体高度的1/3-1/2。
所述泡沫的密度为0.8-1.2g/cm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地震勘探聚能震源弹,生产运输方便,现场不用人工挖坑,简化了勘探准备工作,减少了人力和时间的消耗;且采用聚能室设计,由于聚能方向指向地下,无渣石散布,能效高,激发的地震信号频率特性好,声波干扰小,使用效率高,激震效果好,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药完成后的结构图;
图中:1-外壳,2-顶盖,3-引爆孔,4-炸药腔,5-聚能室,6-泡沫, 7-底板,8-雷管,9-计时线,10-炸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地震勘探聚能震源弹,包括壳体1,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顶板2和底板7,壳体1内安装有聚能室5,聚能室5底端与底板7顶端面和壳体1内壁相抵,聚能室5内充填有泡沫6,聚能室5上方至顶板2之间形成的炸药腔4内填充满炸药10,壳体1内设置两根计时线9,计时线9底端与聚能室5相连,计时线 9顶端从顶板2边缘伸出,顶板2中部设有下沉的引爆孔3,引爆孔3内插装有雷管8。
所述壳体1为圆柱形的多层纸质外壳,外径80-150mm,高度 200-300mm,壁厚5-15mm。
所述顶板2和底板7均为多层纸质板,厚度为壳体1壁厚的 1/10-1/5。
所述聚能室5为圆锥形并使用铝板制成,铝板厚度为1-5mm。
所述计时线9底端设置在聚能室5外壁中部。
所述聚能室5的高度为壳体1高度的1/3-1/2。
所述泡沫6的密度为0.8-1.2g/cm3。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3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