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材萃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8654.1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2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许玲;李向林;林燕;段春燕;付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玲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材 萃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主要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中药萃取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是中国的传统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中药的提取分离工艺相对落后,在传统的工艺中,以长时间煎熬为主。而现代的中药萃取中,基本也是是采用“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提取,或者是采用水或者是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效率低,能耗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等萃取法应运而生。将现代技术与中药萃取相结合,既保持了原药材中固有的有效群体的自然组成又弥补传统提取分离方法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药材萃取装置,作为小型装置,适用于院校实验室及医院。该装置以中药粉剂为原材料,通过煎煮、均质搅拌、超声波萃取相结合,可快速得到中药萃取混合液,只需经过过滤处理,即可得到中药萃取液,具有紧凑小巧,使用方便的特点,在实验单位、院校、医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本实用所述的一种中药材萃取装置,包括底座、支架、萃取罐和密封盖,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支架,萃取罐设置在支架上,萃取罐罐壁为双层结构,内部为萃取药罐,夹层为加热层,外层罐壁上下间隔设置有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萃取罐底部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与萃取罐内层萃取药罐连接,循环泵上设置有循环管,循环管端头设置有三通,三通一个接口和循环管阀连接,一个接口和出口阀连接,出口阀外设置有出液口,循环管阀和观察管连接,观察管和萃取罐上部罐体连接;萃取罐顶上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置有搅拌电机、加水管和进料口,密封罐下设置有超声波萃取头、均质搅拌器、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搅拌电机与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通过齿轮连接,进料口通过螺旋送料机与原料斗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盖下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中,加水管上设置有水管阀。
本实用新型中,主搅拌轴上设置有主搅拌叶片,主搅拌叶片与主搅拌轴的夹角度数为35度-45度。
本实用新型中,副搅拌轴上设置有副搅拌叶片,副搅拌叶片与副搅拌轴的夹角度数为30度-45度。
本实用新型中,主搅拌叶片和副搅拌叶片呈多边形状,所述的多边形状为三边形、四边形或五边形。
本实用新型中,观察管上设置有透明观察条。
本实用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提供的中药材萃取装置,保持了原药材中固有的有效盛放的自然组成又弥补了传统提取分离方法的不足,使用方便,维护简单,适合小型单位使用,在实验室和医院中药萃取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四。
在图1-4中,1-底座、2-支架、3-萃取罐、4-循环泵、5-循环管、6-循环管阀、7-观察管、8-出口阀、9-出液口、10-热源入口、11-热源出口、12-密封盖、13-搅拌电机、14-主搅拌轴、15-副搅拌轴、16-加水管、17-水管阀、18-原料斗、19-螺旋送料机、20-超声波萃取头、21-均质搅拌器、22-温度传感器,23-主搅拌叶片,24-副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4和实施例,对本实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装置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在本实用中,为了便于描述,对一种中药材萃取装置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依据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玲,未经许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8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右旋龙脑提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液体自动交替式抽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