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迂回流人工湿地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8631.0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蒙英;张剑刚;徐玉良;谢立群;成中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闵东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迂回 人工 湿地 | ||
1.一种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由河道或输水渠(1)改造而成,所述河道或输水渠(1)内的两侧交错构建有若干湿地墙(2),所述湿地墙(2)与所述河道或输水渠(1)的驳岸(13)垂直,交错排列的所述湿地墙(2)在所述河道或输水渠(1)内形成“S”型水道;所述湿地墙(2)的顶面高于所述河道或输水渠(1)常水位10cm,且所述湿地墙(2)顶部栽种有挺水植物(3);在所述湿地墙(2)与所述驳岸(13)之间的水道中间隔地设置有一块上行流折流板(4)或下行流折流板(5),所述上行流折流板(4)的底部深入所述河道或输水渠(1)底面,所述上行流折流板(4)的顶部低于所述河道或输水渠(1)常水位50~100cm,所述下行流折流板(5)的底部距离所述河道或输水渠(1)底面50~100cm,所述下行流折流板(5)的顶部与所述湿地墙(2)的顶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3)为芦苇、香蒲、鸢尾、美人蕉、再力花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在最靠近所述迂回流人工湿地出水口的一块所述上行流折流板(4)的顶部设置有垃圾拦截网(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墙(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湿地墙(2)由外及内依次包括外层框架、砾石层(7)和泥土层(8),所述外层框架 为若干排列成“U”型的圆桩(9),面对面的两排所述圆桩(9)通过1~2层拉筋线(10)拉紧,所述外层框架的“U”型开口端紧贴一侧的所述驳岸(13);所述砾石层(7)中填充有砾石,所述砾石层(7)与沿“U”型排列的所述圆桩(9)之间设置有一层镀锌网(11);所述泥土层(8)中填充有泥土,所述挺水植物(3)栽种在所述泥土层(8)的泥土中,所述泥土层(8)与所述砾石层(7)之间设置有一层用于防止泥土流失的生态布(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桩(9)为水泥桩或圆木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的所述圆桩(9)的间隔距离为20~30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位于上层的所述拉筋线(10)与所述圆桩(9)顶部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7)的厚度为20~60cm,所述砾石层(7)中砾石的粒径大于所述镀锌网(11)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迂回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墙(2)的厚度为100~50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86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2‑噻吩甲酰肼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