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红外夜视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4721.2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6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隆;务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钢市保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462500 河南省平顶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红外 夜视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红外夜视仪。
背景技术
黑夜和恶劣的天气环境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驾驶员和车辆领域的科研人员,由于恶劣天气造成的能见度降低同样导致事故频发。受气候变化以及大气污染的影响,近两年来大雾对我国的交通影响呈上升趋势。大雾天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数据表明,在大雾天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其他灾害性天气的2.5倍,引起的事故伤亡人数也在交通事故中所占比率较高。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雾霾,有时出现雨、雪、大雾天气,这些因素严重影响道路上车辆的安全行驶,导致交通堵塞、发生事故,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在机动车障碍探测技术领域,一直未出现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基于超声波定位的探测装置,但基于超声波定位的探测技术在应用中存在很多缺陷,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干扰,在传播介质复杂和杂质多的情况下传播效果非常差,而且超声波传播有效距离、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差。在现有的采用微光技术的探测装置主要缺陷在于,作用距离短,通常有效距离范围为数十米;需要存在实际的光线(即使是微弱的星光),因此环境适应性不强;微光增强只是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加以放大,不能透过烟、雾等;图像增益难以自适应控制,易出现亮度过强或过暗的情况;在夜晚遇到对面来车的情况下,设备在对面来车的灯光照射下会出现无法看清来车的问题,增加驾驶员的危险性。
红外线对障碍物进行探测的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在雾霾、雨、雪、大雾天气、黑夜等恶劣环境中使用;脉冲红外光在传播过程中衰减速度较慢,红外线可有效探测远方的障碍物,稳定性强;脉冲红外线的强度可以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探测的最大有效距离;红外探测器结构简单、体积小、费用低、易于集成化和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探测距离远,并且在大雾天气也能够成像和测距的汽车红外夜视仪。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汽车红外夜视仪,包括红外摄像头、红外探测器、主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红外摄像头包括光学镜头、机芯组件和机壳;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主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图形处理芯片和中央处理器;
所述机芯组件与所述图形处理芯片电连接;所述图形处理芯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显示器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汽车上的蓄电池电连接,并给其它电子器件供电。
所述光学镜头和机芯组件均安装在所述机壳中;所述光学镜头采集外部的红外线,并将红外线聚焦到所述机芯组件上;所述机芯组件将接收到的红外线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所述图形处理芯片。
所述红外摄像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中的红外滤光片,所述红外滤光片设置在所述光学镜头的前端。
所述机芯组件包括CCD图像传感器、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电源接口电路;所述CCD图像传感器、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图形处理芯片依次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电路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A/D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中包括一块FPGA芯片。
所述红外摄像头安装在汽车的轿厢外表面,所述红外探测器固定在所述机壳外表面;所述主控制器和显示器均安装在汽车内部。
所述红外摄像头设置在汽车的前大灯附近。
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ARM芯片。
所述光学镜头采用焦距为75mm,光圈F值为0.8的光学镜头。
所述显示器采用一块8寸的TFT-LC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的汽车夜视仪,在夜间具有1km以上的观测距离,远远大于目前汽车辅助夜视仪的作用距离;该设备还具有良好的透雾、透烟功能,弥补了利用可见光或微光的摄像头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让驾驶员能够在黑夜等人眼无法看清外界情况下,通过显示器观测外界环境,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该设备成本低,简单实用,适用于轿车、货车、大巴车等机动车。本实用新型还采用红外探测器测量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且将距离显示在屏幕上,以警示驾驶人员,提醒驾驶人员注意安全,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钢市保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舞钢市保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47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电量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汽车夜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