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及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2735.0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0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毕福春;王金录;吴永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凌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5F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拟 内阻 反馈 电路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均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的电源均流方案有很多种,例如最大值均流、平均值均流、或者有专门的均流控制芯片、也有软件均流。
有一种简易的均流方案是在电源的输出端上串联一个小阻值的电阻,增大了输出的内阻。在多个模块并联时,在某个电源的输出电流增大时,因为在该电阻上的压降,导致输出电压降低,自然输出电流就降低,达到了均流的目的。但是,该小阻值的电阻在电源输出电流很大的情况下,会消耗可观的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及充电桩。该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既能实现均流的目的,也能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为接收电源的输出电流信号的端口、同相输入端为接收基准电压信号的端口、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上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一电阻的公共端连接有第二电阻并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第三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第三电阻的公共端连接有第四电阻并接地,第四电阻并联有第一电容,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第五电阻,第五电阻并联有第二电容;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为接收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的端口、输出端为发出控制信号的端口,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第六电阻和第三电容,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并联有第四电容。
一种充电桩,包括上述的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相当于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串联了电阻,但是又没有实际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串联电阻而导致的电能消耗,相当于串联了一个虚拟内阻,既能实现均流的目的,也能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均流反馈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IC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IC2;第一运算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为接收电源的输出电流信号Iout的端口、同相输入端为接收基准电压信号Vref的端口、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运算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一运算放大器IC1和第一电阻R1的公共端连接有第二电阻R2并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有第三电阻R3,第一运算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端连接有第四电阻R4并接地,第四电阻R4并联有第一电容C1,第一运算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并联有第二电容C2;第二运算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为接收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Vout的端口、输出端为发出控制信号PIout的端口,第二运算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第六电阻R6和第三电容C3,第六电阻R6和第四电容C4并联有第四电容C4。
该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原理如下:
当电源输出电流信号Iout增大时,第一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降低,导致第二运算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信号降低,第二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的控制信号PIout也相应地降低,通过主电路的调节作用,电源的输出电压信号Vout降低,则该电源的输出电流信号Iout减小,实现了简易的并联均流。
该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相当于在第一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串联了电阻,但是又没有实际在第一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串联电阻而导致的电能消耗,相当于串联了一个虚拟内阻,既能实现均流的目的,也能降低能耗。
实施例二
一种充电桩,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基于虚拟内阻的均流反馈电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凌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凌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2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