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靶向定位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8880.8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2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熙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唍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定位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向患者的病症点位置靶向后注入药膏以达到杀死病毒细胞的靶向定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外,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现有的靶向治疗装置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靶向治疗装置不能够随意调节装置的使用角度,因此不能针对患者的不同患病部位进行调节,精确性较差;此外,现有靶向治疗装置的针头插入患者病患部位的深度也不能够调节,因此导致使用不便,且不能精确定位,影响治疗的效果。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靶向治疗装置不能针对患者的不同患病部位进行调节,且不能针对患者的不同患病部位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靶向定位治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靶向定位治疗装置,该装置用于向患者的病症点位置靶向后注入药膏,所述装置包括:可根据患者病症位置调节旋转角度用的第一旋转臂及第二旋转臂,向患者体内注射药膏用的靶向针组件,用于将所述靶向针组件由第二旋转臂脱离的扳机、以及用于固定靶向针组件和第二旋转臂的扳机销钉;所述第一旋转臂与第二旋转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悬臂的另一端设有扳机销钉,并通过该扳机销钉与靶向针组件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扳机则与扳机销钉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旋转臂与第二旋转臂连接处的轴向上依次连接有第一端盖、按钮、第一弹簧、轴承、按钮连接器及第二端盖。
所述按钮包括按压部及弹簧安装部,所述按压部上开有第一螺孔,所述弹簧安装部上套接有第一弹簧,轴承套接在第一弹簧外侧,所述按钮连接器上开有第二螺孔,并通过螺钉分别穿过第二螺孔及第一螺孔将按钮连接器与按钮固接,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分别设于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结合处两端,所述第一端盖的表面上开有通孔,所述按压部位于通孔内侧。
所述第一旋转臂与第二旋转臂的旋转角度为0度、90度、135度或180度。
所述第一旋转臂一端的端部处还设有供使用者手握的握柄。
所述第一旋转臂与第二旋转臂的表面上还分别固接有第一旋转臂面壳及第二旋转臂面壳。
所述扳机通过连接杆与扳机销钉活动连接,所述扳机销钉的长度方向上开有供靶向针组件穿过用的凹槽。
所述靶向针组件包括针托、靶向针、固定销、针管、可调销、第二弹簧、弹簧座及弹簧控制器,所述靶向针与针托固接,所述固定销上设有螺孔柱,所述针管的一端由固定销底部贯穿设置且与螺孔柱相连通,针管的另一端则伸入可调销中,所述可调销一端端部处设有弹簧座,弹簧座内分别设有第二弹簧及弹簧控制器。
所述可调销的端部设有探测环。
所述可调销距离靶向针的针尖的可调距离为10mm、20mm或3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患者病症和位置的不同,装置可以折叠为0度,90度,135度和180度等角度,以便针对患者的不同患病部位进行调节。此外,前端部分的针头也可以根据患者病症在人体的位置以及深浅分别分别有3种深度可以调节,定位更加精确,治疗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实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靶向针组件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会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靶向定位治疗装置,该装置用于向患者的病症点位置靶向后注入药膏以达到杀死病毒细胞的目的。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臂1,第二旋转臂2,靶向针组件3,扳机4及扳机销钉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唍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唍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88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