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5814.5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8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标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具有去油功能、降低使用成本、降低工人后期维护劳动强度、提高过滤稳定性和提高尾端水质洁净度的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已向清洁生产工艺、物质循环利用、废水回用等综合防治阶段发展。未来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将贯彻循环经济、重视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采用全过程控制、结合废水综合治理、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电镀废水种类需然繁多,但是现有重金属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依次串接在管线上的废水收集池、去除重金属用的反应沉淀池、中和反应池,设置在所有反应池中的曝气装置,与曝气装置连通的风机,以及设置在管线上的由控制柜控制运行的泵和控制阀。
现有重金属处理系统在处理过程中,泵和控制阀的损耗率比较高,造成泵和控制阀堵塞的原因在于重金属废水中的油污,然而,现有结构的去油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时需要消耗另外的能源,例如加热需要的电、反冲洗需要的洁净水等。过滤结构随使用时间的推移,其截留固体的能力降低速度过快,一般在3至5个月就需要更换过滤结构,并且过滤稳定性差,造成尾端水质洁净度后期无法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去油功能、降低使用成本、降低工人后期维护劳动强度、提高过滤稳定性和提高尾端水质洁净度的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接在管线上的重金属废水收集池、去除重金属用的至少三个反应沉淀池、中和反应池,在所述重金属废水收集池、反应沉淀池、中和反应池的池底均设置有曝气装置Ⅰ,该曝气装置Ⅰ通过管道与风机连通,所述反应沉淀池上设置有重金属含量检测仪和加药罐Ⅰ;所述重金属含量检测仪和加药罐Ⅰ均通过管道与反应沉淀池的池内连通,加药罐与反应沉淀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Ⅰ;所述中和反应池上设置有酸碱度检测仪、酸液加药罐和碱液加药罐,酸碱度检测仪、酸液加药罐和碱液加药罐均通过管道与中和反应池的池内连通,酸液加药罐与反应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Ⅱ,碱液加药罐与反应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Ⅲ;所述风机、重金属含量检测仪、电磁阀Ⅰ、酸碱度检测仪、电磁阀Ⅱ和电磁阀Ⅲ均由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柜控制运行;相邻的两个反应沉淀池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废水收集池与位于最前端的反应沉淀池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由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柜控制运行的泵Ⅰ;
所述中和反应池与位于最末端的反应沉淀池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TMF微滤膜过滤管组件,所述TMF微滤膜过滤管组件与位于最末端的反应沉淀池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泵Ⅱ;
所述泵Ⅱ与位于最末端的反应沉淀池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浓缩罐,该浓缩罐通过回流管道与TMF微滤膜过滤管组件浓缩液出口连通,TMF微滤膜过滤管组件的洁净水出口与中和反应池连通,在浓缩罐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与风机连通的曝气装置Ⅱ;
所述反应沉淀池的池底和浓缩罐的内腔底部均通过污泥排出管与污泥沉淀池连通,反应沉淀池与污泥沉淀池之间的污泥排出管上设置有单向阀Ⅰ,浓缩罐与污泥沉淀池之间的污泥排出管上设置有单向阀Ⅱ。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具有去油功能、降低了使用成本、降低了工人后期维护劳动强度、提高了过滤稳定性和提高了尾端水质洁净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重金属废水收集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标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标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5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奶增香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致敏性豆粉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