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料装置及使用其的自动烹饪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4158.7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1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谢丁龙;余璐;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丁龙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A47J4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475004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使用 自动 烹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使用其的自动烹饪机。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烹饪机作为一种替代厨师的自动机电系统已逐步走入餐厅、家庭,但由于中餐制作过程中的配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会涉及到主料、配菜、各种调味品等的搭配。
现有的自动烹饪机的调味品添加多采用物料仓的方式一次足量加入各种调味品到各个容器仓,烹饪时由烹饪机器自动酌量加入;烹饪主料的加入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上料:一是由人工配好一种菜品物料后放入机器,烹饪出一种菜品;二是类似上述调味品的添加方式使用多个物料仓自动配制。
综上所述,现有的自动烹饪机的上料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烹饪主料和调味品一次加入过多,容易出现长时间使用不完而导致的过期及被污染问题,且上述取用装置不便于清洗;2、烹饪过程随菜品不同而变化,故机器每次更换菜品均需要输入一次程序,不便于随时更换菜品,不太方便,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及使用其的自动烹饪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料装置,包括物料仓底座、物料仓、烹饪信息读取装置、烹饪信息标签和出料执行机构,所述物料仓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物料仓底座上,所述烹饪信息标签贴设于所述物料仓的侧面,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设置于所述物料仓底座上,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的信息输入端朝向所述烹饪信息标签,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通过读取所述烹饪信息标签上的信息控制所述出料执行机构,所述出料执行机构设置于所述物料仓底座上、所述物料仓下侧。
优选的,所述出料执行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物料仓底部相对应设置的用以刺破所述物料仓的刺破部件,所述电机受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的控制以带动所述刺破部件做刺破所述物料仓的运动;或所述出料执行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物料仓底部相配合的挡板,所述挡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物料仓底座上,所述电机受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的控制以带动所述挡板做打开或闭合所述物料仓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转动或滑动设置于所述物料仓底座上。
通常,所述物料仓底部开有口部,所述物料仓通过所述口部卡合于所述物料仓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口部上设置有用以密封所述口部的柔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物料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的所述物料仓分体或一体设置,所有的所述物料仓在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的控制下打开或闭合。
通常,所述物料仓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主料仓、配料仓、液体调料仓和粉状调料仓。
优选的,所述烹饪信息标签为二维码标签或RFID标签。
一种包含上述上料装置的自动烹饪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入料口和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入料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有效避免了食材和调味品的浪费及变质过期问题,同时,由于载有烹饪程序的烹饪信息标签粘贴在物料仓上,便于随时更换菜品,烹饪机器不需要再存储任何菜品的烹饪信息。另外,该上料装置使用了一次性物料仓烹饪,避免了以前自动烹饪需要清洗物料仓的问题,而且由于烹饪机器不再需要各种物料仓,也大大缩小了烹饪机器的尺寸。最后,这种标准化的物料仓,便于各冷链配送商家生产、包装、存储菜品原料,便于通过商超等渠道进入家庭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物料仓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物料仓底座;2、物料仓;21、主料仓;22、配料仓;23、液体调料仓;24、粉状调料仓;3、烹饪信息读取装置;4、烹饪信息标签;5、刀片;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物料仓底座1、物料仓2、烹饪信息读取装置3、烹饪信息标签4和出料执行机构,所述物料仓2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物料仓底座1上,所述烹饪信息标签4贴设于所述物料仓2的侧面,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3设置于所述物料仓底座1上,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3的信息输入端朝向所述烹饪信息标签4,所述烹饪信息读取装置3通过读取所述烹饪信息标签4上的信息控制所述出料执行机构,所述出料执行机构设置于所述物料仓底座1上、所述物料仓2下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丁龙,未经谢丁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41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电缆穿孔护套
- 下一篇:一种履带式布缆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