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碳基转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4110.X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7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秦有成;李兆鹏;任灿营;潘玉良;姚会成;丁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有成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C05F11/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转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碳基生产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有机碳基转化炉。
背景技术
碳是植物必须的基础元素,是生命之源。研究表明,作物依靠自然状态获得的碳营养已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仅能满足其需求的五分之一,导致作物处于“碳饥饿”状态。如果土壤不能有效地向作物供给有效碳,农作物就会得“缺碳病”,主要表现在:根部衰弱、植株早衰、光合作用效率差、果实发育不正常、免疫抗逆性差,进而引发多种病害。可以说“缺碳病”是农作物主要病害。近年来,有机肥曾被当作补充碳元素的主要方法。然而,有机肥生产的主流技术是高温发酵,把有机质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再由小分子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掉,有效碳含量低。据了解,传统有机肥含有大量的碳但有效性甚低,水溶性一般小于10%,大都在2%左右,因此难以被作物利用。
当前,拥有科学平衡补充“有机碳”功能的有机碳肥开始受到人们重视,有机碳肥在根本上提升了作物对碳元素的吸收,比起传统有机肥,大大提升了有效碳的含量。通过有机碳肥补碳,可有效消除“碳饥饿”实现碳平衡。有机碳肥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生物发酵或化学分解成粒径在800纳米以下的小分子水溶有机碳,可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是现代植物全营养配方必须的肥料品种。有机碳肥是以有机废弃物(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新型营养肥料,是现代植物全营养配方必须的肥料品种。其有效成份(小分子水溶有机碳)可水溶,能被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具有促长根系、改良土壤、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等作用。
公知的有机碳肥生产技术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发酵工业废液(酒精、味精、酵母)和生物质(蔗渣、秸秆)为原料,通过活化降解废液提高有机碳产物活性;二是以中药渣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分解反应使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但不是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是以高活性小分子有机碳形式存在。三是以褐煤为原料,通过加碱及微生物进行化学及生化反应,生成水溶性高、生理活性高的腐植酸系列产品。上述制备方法采用的均是化学制备法,不仅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而且不易形成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此产生,提出一种有机碳基转化炉,该转化炉可实现连续化生产,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碳基转化炉包括转化炉、燃烧器、出料绞龙及烟囱,所述转化炉主要由炉体、加热层、微波发生器、活动炉排组成,加热层位于炉体上部的外圆周,微波发生器位于加热层的下部,活动炉排设置在微波发生器与炉底之间,在所述加热层上设有高热气进口和排烟口,所述的高热气进口与所述的燃烧器连通,所述的排烟口通过抽风风机与烟囱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炉底内设置有料位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层为夹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波发生器间隔设置在炉体的外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炉排为翻板炉排。
本实用新型所述炉底下端的出料口与出料绞龙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炉体外设置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取之不竭的有机废弃物——生物质(秸秆、杂草、树枝、树叶等)为原料,通过加热和微波碳化的处理方式,使其转化为有机碳基,水溶性极好,可被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起到修复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激活土壤生命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加热和碳化处理设计为一体式连续生产结构,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要求,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采用微波对生物质进行碳化,可直接穿透生物质的内部,使生物质的长碳链断裂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短碳链(即碳≤30),碳化快速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盖,2、炉口,3、炉体,4、加热层,5、微波发生器,6、活动炉排,7、抽气机,8、炉底,9、出料绞龙,10、出料口,11、料位计,14、燃烧器,15、抽风风机,16、烟囱, 20、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碳基转化炉包括转化炉、燃烧器、热交换器、脱硫脱硝装置、出料绞龙及烟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有成,未经秦有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4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全局搜索的灭点提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