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干簧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1016.9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林;蒲永亮;柴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6/00 | 分类号: | H01H36/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3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簧继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一组转换触点的小型干簧继电器。
背景技术
已有小型干簧继电器静电屏蔽效果差,对周围元器件的影响及外界磁场对干簧管的干扰大,电磁转换效率低,导致工作可靠性降低。加之体积大、重量重,难以满足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干簧继电器,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性高,标准间距电路板安装,且有极化端子,满足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干簧继电器,具有外壳,所述外壳中具有线圈,所述线圈内孔中装有屏蔽管,所述屏蔽管中装有干簧管,且屏蔽管的引线与外壳焊接在一起;所述外壳左端通过灌封胶密封固定有第一引线脚和两个线圈引出端,右端通过灌封胶密封固定有第二引线脚和第三引线脚,第一舌簧引出端与第一引线脚内端焊接,第二舌簧引出端与第二引线脚内端焊接,第三舌簧引出端与第三引线脚内端焊接;所述外壳的下方焊接有极化端子。
所述外壳呈圆形。
所述外壳为铁镍合金导磁外壳。
所述第一引线脚、第二引线脚、第三引线脚及两个线圈引出端布局为标准电路板安装间距布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采用单线圈电磁系统,线圈孔内部装有屏蔽管,将舌簧管包裹起来,并与外壳的极化端子连接,可以对舌簧管进行静电屏蔽,大大减小舌簧管工作时的分布电容,提高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
2、外壳材料为导磁的铁镍合金材料,可减小此种电磁结构发散磁场对周围元器件的影响及外界磁场对干簧管的干扰,并提高舌簧管的电磁转换效率,提高继电器的质量可靠性。
3、采用圆形整体结构,体积小,外形尺寸为Φ9.4mm×29mm,比方形结构体积减小21.5%;重量轻,产品重量不大于6g,总体重量减小15%,有利于对重量和体积有要求的航空等领域。
4、引线脚为标准间距电路板安装,装配工艺性好,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小型干簧继电器,具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中具有线圈3,所述线圈3内孔中装有屏蔽管8,所述屏蔽管8中装有干簧管1,且屏蔽管8的引线7与外壳2焊接在一起;所述外壳2左端通过灌封胶5密封固定有第一引线脚11和两个线圈引出端10,右端通过灌封胶5密封固定有第二引线脚6和第三引线脚12,第一舌簧引出端13与第一引线脚11内端焊接,第二舌簧引出端4与第二引线脚6内端焊接,第三舌簧引出端14与第三引线脚12内端焊接;所述外壳2的下方焊接有极化端子9。
所述外壳2呈圆形。所述外壳2为铁镍合金导磁外壳。所述第一引线脚11、第二引线脚6、第三引线脚12及两个线圈引出端10布局为标准电路板安装间距布局。
工作原理:当按照规定电气参数对线圈3加电时,在线圈3内产生磁通,在磁通的作用下,在干簧管1内导磁的舌簧片头部气隙处产生一定大小和方向的电磁吸力,并且克服干簧管1舌簧片自身的弹性反力使两个舌簧片头部互相接近,实现触点转换,所述第一引线脚11与第三引线脚12处于导通状态,与第二引线脚6处于断开状态。当线圈3断电时,磁通消失,干簧管1舌簧片在自身弹性反力作用下返回到初始状态,这时,干簧管1舌簧片头部断开,实现触点转换,所述第一引线脚11与第二引线脚6处于导通状态,与第三引线脚12处于断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10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动服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厨房用除污去油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