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0158.3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1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倪尙格;董文统;刘俊;倪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科大林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571900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害虫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中国特有油料树种,也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1]。近年来油茶产业发展迅猛,随着茶农对油茶的开发力度日益扩大,油茶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油茶病虫害不仅导致大量落花落叶落果,更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影响油茶产量与质量[2]。虫害的发生往往会加大病菌的传播,致使更多病害的发生。在针对油茶害虫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油茶害虫活动相对隐蔽,调查和监测难度较大,明显症状显露时,已失去有利防治时机。近年来,生产中所使用的油茶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营林措施、灯光诱杀、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但这些防治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不便。因此,现在急需探寻新方法来代替这些已成型,但仍需完善的防治油茶林害虫的手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油茶害虫防治方法存在的成本高、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进行虫害诱捕的油茶害虫诱捕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包括捕虫装置和诱虫装置,所述的诱虫装置内盛放有引诱剂,诱虫装置连接在捕虫装置上,捕虫装置设置于捕虫地点;
捕虫装置为粘虫板,诱虫装置为设有开口的中空容器。
所述的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所述的中空容器的顶部设有开口,中空容器悬吊于粘虫板的下方,粘虫板的数量至少为一块,且粘虫板悬挂于捕虫地点。
所述的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所述的中空容器的侧壁上至少设有一个开口,且开口上方设有用于挡雨的防水檐,所述的粘虫板上设有用于容纳中空容器的镂空,中空容器竖直设置于镂空内,粘虫板悬挂于捕虫地点。
所述的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所述的粘虫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粘虫板竖直的互相交叉设置,且粘虫板的镂空部分的中轴线互相重合。
所述的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所述的中空容器侧壁上的开口是划开侧壁而成,防水檐是由侧壁划开的部分翻折而成。
所述的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所述的中空容器为矿泉水瓶。
所述的一种油茶害虫诱捕器,所述的粘虫板的两面均设有用于粘虫的粘性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的结构简单,诱捕效果好,且粘虫板和引诱剂的容器都采用了常见的材料,只需经过简单的加工,就能制成诱捕效果较佳的装置。特别是容器可采用使用过的空矿泉水瓶、饮料瓶等进行制作,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粘虫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空容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其中1为粘虫板、2为中空容器、3为防水檐、4为镂空、5为引诱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捕虫装置和诱虫装置,诱虫装置内盛放有引诱剂,诱虫装置连接在捕虫装置上,捕虫装置设置于捕虫地点;其中捕虫装置为粘虫板,诱虫装置为设有开口的中空容器。
本实施例中,在中空容器的顶部设有开口,中空容器悬吊于粘虫板的下方,粘虫板的数量为一块,且粘虫板悬挂于捕虫地点。引诱剂在蒸发后所散发出的气味,会吸引虫害靠近,然后粘虫板即可将虫害粘附在上,完成诱捕过程。其中粘虫板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数量调整。
实施例2
参见图2、图3、图4,本实施例的中空容器的侧壁上设有开口,且开口上方设有用于挡雨的防水檐,粘虫板上设有用于容纳中空容器的镂空,中空容器竖直设置于镂空内,粘虫板悬挂于捕虫地点。
为了实现更佳的诱捕效果,本实施例的粘虫板的数量为两块,粘虫板竖直的互相交叉设置,且粘虫板的镂空部分的中轴线互相重合,这样可形成多角度的粘虫效果。配合中空容器上开设的多个开口,能实现更佳的诱捕效果。
为了便于制作处理,中空容器侧壁上的开口是划开侧壁而成,防水檐是由侧壁划开的部分翻折而成。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容器自身结构,而无需再单独进行防水檐的制作和安装。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空容器为矿泉水瓶,也可采用洗净后的饮料瓶或其他空瓶。且粘虫板的两面均设有用于粘虫的粘性物质,以便最大化粘虫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科大林业有限公司,未经海南科大林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01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