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局部叠合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9695.6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7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军;李瑞锋;常康辉;滕跃;马二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29 | 分类号: | E04B5/29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6 | 代理人: | 张会娟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局部 叠合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局部叠合楼板,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正大力推进以高度集成化和装配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型钢结构建筑体系的发展,大量的现场工作转移到工厂内完成,把预制好的构件或集成模块运到工地直接装配,工业化程度高。钢结构加工厂预制钢构件并现浇混凝土楼板形成的楼面模块,集成化成都高,并且楼板整体性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
然而混凝土湿作业必然会破坏工厂内环保整洁的环境,采用普通预制楼板又难以保证楼板的整体性。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预制局部叠合楼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局部叠合楼板,其可搬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避免了钢构加工厂内支模浇筑混凝土楼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更有效的保证了预制楼板的变形整体性和传力整体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预制局部叠合楼板,其和钢梁连接,所述预制局部叠合楼板内预埋有预埋钢筋;所述预制局部叠合楼板的四边均做成L型槽口,槽口的凸台端部做成企口,预埋钢筋由凸台端部外伸形成胡子筋;所述预制局部叠合楼板上贯通有若干通孔;所述钢梁的上表面焊接有栓钉;所述预制叠合楼板搁置于钢梁的上表面,且栓钉穿入通孔内;通孔内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局部叠合楼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局部叠合楼板长向两端边缘分别设置两个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局部叠合楼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企口呈梯形或者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局部叠合楼板还设置为:所述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钢梁上所设置的栓钉相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叠合楼板端部做成凸台和企口,增大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积,提高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楼板之间的粘结力和咬合力;实现了预制楼板之间的整体性连接和传力的技术要求。
2、通孔内灌注膨胀混凝土,使栓钉与预制混凝土连接更加紧密,使预制叠合楼板与结构钢梁形成整体受力模型,提高楼板抗剪强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局部叠合楼板可与钢构件分开预制,并独立运送至现场再与钢结构进行拼装,避免了钢构加工厂内支模浇筑混凝土楼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楼板整体性也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局部叠合楼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预制叠合楼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预制局部叠合楼板1,其和钢梁8连接。
所述预制局部叠合楼板1内预埋有预埋钢筋2。所述预制局部叠合楼板1的四边均做成L型槽口3,槽口3的凸台端部做成企口4,所述企口4呈梯形或者长方形。所述预埋钢筋2由凸台端部外伸形成胡子筋。所述预制局部叠合楼板1上还贯通有若干通孔5,其板长向两端边缘分别设置两个定位孔6。
所述钢梁8的上表面焊接有栓钉7;所述预制叠合楼板1搁置于钢梁8的上表面,且栓钉7穿入通孔5内。所述通孔5内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9。所述通孔5的数量和位置与钢梁8上所设置的栓钉7相一致,且通孔5的孔径为栓钉7直径的3~5倍。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局部叠合楼板1运送至现场并与结构钢梁8进行拼装,使钢梁8上栓钉7全部穿入预制叠合楼板1的通孔5中,在通孔5内灌注膨胀混凝土9,完成预制叠合楼板1与钢梁8的连接;安装现场附加钢筋将预制叠合楼板1之间的胡子筋(即捆扎后,往连接出的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完成预制叠合楼板在节点处的连接。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9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