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复合检测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4111.6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骆志成;刘文冬;陈强;樊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奥盛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复合 检测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分析仪,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复合检测分析仪。
背景技术
荧光分析是指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及其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荧光定量分析是先将已知的荧光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在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并绘制标准曲线,而后再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试样的荧光强度,由标准曲线查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荧光染料的发展,使荧光分析广泛应用于荧光免疫、荧光探针、细胞染色、特异性的DNA染色(染色体分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等相关研究。
吸光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的比值(I0/I1)的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I0/I1));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 、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因而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
目前市面上针对荧光检测和吸光度检测通常都是分别通过不同的仪器实现,而且吸光度检测多采用全波长的发射光源,用于分光的单色器结构复杂仪器体积庞大且成本高,波长检测范围越宽,价格也相对越高。
也有少数的荧光光度计能将荧光检测与光吸收检测结合,但该结构所用的光源为全波长光源(200-900nm),所用的激发单色器、发射光单色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光学系统的复杂配置导致高额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携式复合检测分析仪,在一台设备上,既能检测荧光,又能检测吸光度,相比较配置两台设备具有较低成本的优势;此外,还可以对特定波长的吸光度、荧光进行检测,较采用单色器的设备来说,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便携式复合检测分析仪,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样品池,连接样品池的光入射通道、第一光出射通道和第二光出射通道,与所述第一光出射通道配合的吸光度检测系统,与所述第二光出射通道配合的荧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入射通道中设置二向分色镜,所述二向分色镜的透射面对应一吸光度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所述吸光度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配合一吸光度检测光源系统,所述二向分色镜的折射面对应一荧光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所述荧光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配合一荧光检测光源系统,所述二向分色镜折射面朝向所述样品池。
在一台设备上,既能检测荧光,又能检测吸光度,相比较配置两台设备具有较低成本的优势。
当选择吸光度检测时,吸光度检测光源系统发出的光(荧光检测光源系统则不工作)透过而向分色镜,照射到被测样品,检测出样品的吸光度;而荧光检测时,则荧光检测光源系统发光的光(吸光度检测光源系统不工作)经二向分色镜反射,照射到样品,激发出样品荧光,从而检测到样品的荧光强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吸光度检测光源系统包括从所述吸光度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外端往内依次设置的吸光度检测光源、吸光度检测滤光片和吸光度检测准直镜。
所述荧光检测光源系统包括从所述荧光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外端往内依次设置的荧光检测光源、荧光检测滤光片和荧光检测准直镜。
准直镜可以是凸透镜或平凸透镜,将吸光度检测光源和荧光检测光源发出的光准直为平行光束,使得照射到样品上的光源更均匀、并减少杂散光。
所述吸光度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和荧光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垂直设置。所述吸光度检测光源、二向分色镜、样品池、在同一轴线上,用于检测样品的吸光度。
所述吸光度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和所述荧光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设置位置与所述样品池的设置位置相适应。两组光源的入射通道位于基座的同一高度,该高度由样品池的规格和样品的高度决定,通常两组光源的入射通道布置在检测样品高度的1/2处。
所述二向分色镜位于所述吸光度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和所述荧光检测用光源入射通道的45度夹角处。有利于荧光检测光源的光束经过二向分色镜反射后照射到样品池的样品上,使照射到样品的光源强度高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样品的荧光,同时尽可能减少荧光激发光的杂散光。而吸光度检测用光源的光束经过穿透二向分色镜后照射到样品池的样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奥盛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奥盛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4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台升降与移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屏风办公桌台面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