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0131.6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3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林上民;刘阳;王虎;王灵光;刘杰;陈苏;薛要克;刘美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B17/08 | 分类号: | G03B1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61211 | 代理人: | 胡乐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排气 航空 相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可广泛应用于储存工作环境湿润、气压随时变化的航空相机领域中。
背景技术
在航空相机领域,地面装配环境湿润,航空相机工作环境一般往往会经历外界环境正常气压——低气压——正常气压变化工作环境,同时在飞行过程中也会遇到湿度极大的过程;并且航空相机往往地面储存时间较长,在储存过程中存储条件苛刻,成本昂贵。镜头内部的光学元件在湿润的环境下(一般湿度60%以上)容易产生霉斑,造成光学零件透过率下降,降低镜头使用性能;若采用密封镜头防止外部水汽进入,低气压环境引起镜头的内外部的气压差会导致光学元件面型变化,最终导致光学镜头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将镜头内部的气体释放掉,实现镜头内外部气压平衡。而目前市面上防水膜一般只能防止湿度90%以上的水汽通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能够解决相机装配、工作环境的内外气压差,同时消除镜头内部水汽、防止与外界交换气体时水汽进入镜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能够防止外部水汽进入航空相机内部,同时也能快速实现光机系统内外部气压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包括镜头、电控箱和安装于电控箱内部的探测器;所述镜头通过螺钉安装在电控箱的前部腔室,镜头的大端从电控箱的前端凸出,形成镜头的半密封结构;镜头位于所述前部腔室内的部分在镜筒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孔,使得镜头内部与所述前部腔室联通;所述前部腔室的侧壁设置有防水排气阀,防水排气阀内部填充有干燥剂,通过该防水排气阀实现所述前部腔室与外部空气联通。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作了如下优化:
上述防水排气阀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包括阀体、阀盖和干燥剂,阀体的两端开口,其中大端位于电控箱外部,小端位于电控箱的前部腔室的侧壁内部,大端和小端的沉台槽上分别设置一层防水膜,干燥剂填充于这两层防水膜之间,阀盖压紧阀体大端处的防水膜并封盖阀体大端。
为了有更可靠的安装和封闭效果,可以在阀体的大端和小端分别设置外螺纹,大端螺纹用以与阀盖匹配安装,小端螺纹用以与电控箱匹配安装。
上述镜头的前后两端的密封方式可以是:镜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压圈压紧密封圈在镜筒和相应的透镜接触面上变形实现镜头前后两端的密封。
上述镜头的小端与电控箱的连接处,也即镜头与探测器之间也可设置密封圈,通过镜头压在探测器上密封圈变形实现镜头与探测器间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半密封的镜头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孔,与相机(电控箱)内部的空气经过防水排气阀与外界交换,快速实现与外界的气压平衡,外界的湿润空气通过防水排气阀后,空气中的大水汽团被防水排气阀阻拦在外,小水汽团被防水排气阀中的干燥剂吸收,从而保证进入到相机内部的为干燥空气。
2、在镜头后端和探测器间设置密封圈,有效避免外部多余物进入镜头后端和探测器间,防止多余物粘附探测器影响成像功能。
3、结构形式简单,成本低廉。
4、防水排气结构无增加额外复杂机构,当储存时间较长时,隔段时间更换防水排气阀即可。
5、可自动快速实现光学镜头内外部气压平衡,保证工作状态的恒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个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半密封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水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水排气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水排气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为镜头,2防水排气阀,3为密封圈,4为电控箱;
11为第一压圈,12为密封圈一,13为镜一,14为镜筒,15为第二压圈,16为密封圈二,17为镜二,18为设置在镜筒上的通孔——排气孔;
21为阀体,22为阀盖,23为干燥剂,24和25为防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该防水排气航空相机主要由镜头、防水排气阀、密封圈和电控箱组成。
如图2所示,分别使用第一压圈压密封圈一在镜筒和镜一接触面上变形、第二压圈压密封圈二在镜筒和镜二接触面上变形实现镜头前后端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0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摄像用无影光源装置
- 下一篇:针阀体盛油槽偏心镗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