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升降的水文观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8264.3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9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卢陈;邹华志;何用;吴门伍;高时友;叶荣辉;陈荣力;黄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6 | 代理人: | 邓荣,徐文军 |
地址: | 5106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升降 水文 观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观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升降的水文观测设备。
背景技术
测量及获取水文相关数据资料能为防汛决策及盐水入侵治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而采用浮体搭载观测仪器是对水文数据资料观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长期、连续、同步、自动地对水文要素进行全面综合观测,是离岸观测的重要手段。
剖面观测浮体能够用于观测水文参数的垂直变化,但多年来,我国只能依靠引进国外剖面浮体建设实时海洋观测网,直至201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剖面观测浮体才首次加入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
然而,无论是由国外引进还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剖面观测浮体目前都仅被应用于深海海域的海洋观测,而在河道、河口及浅海等水域的剖面观测一直采取依靠人工拉绞车的传统方式进行,操作起来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成本过高,操作效率低,且无法进行长期稳定的剖面观测,因此直至现在,河道、河口及浅海等水域的剖面观测资料都十分有限,制约着河口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升降的水文观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文观测设备采用人工拉绞车方式升降承重绳,导致操作效率低、成本高以及观测仪器无法实现长期稳定的剖面观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自动升降的水文观测设备,包括浮体、设置在所述浮体上的自动升降结构、承重绳、信号缆、收卷或放出所述承重绳的承重绞盘以及收卷或放出所述信号缆的信号绞盘,所述自动升降结构包括第一升降滚轮以及第一纵向弹簧,所述承重绳的外端与所述承重绞盘连接,所述第一纵向弹簧的下端固定布置,所述第一升降滚轮连接在所述第一纵向弹簧的上端,所述承重绳的内端绕过所述第一升降滚轮的上侧,朝下延伸布置,且所述承重绳的内端连接有承重坠;所述信号缆与所述承重绳并列活动布置,所述信号缆的外端与信号绞盘连接,所述信号缆的内端连接有观测仪器;所述水文观测设备包括当所述第一升降滚轮升降至极限位置启动所述信号绞盘及承重绞盘运作的限位启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升降结构包括第二纵向弹簧、第二升降滚轮以及过渡滚轮,所述第二纵向弹簧与所述第一纵向弹簧并列布置,且所述第二纵向弹簧的上端固定布置,第二升降滚轮连接在所述第二纵向弹簧的下端,所述过渡滚轮布置在所述第二纵向弹簧的外侧;所述承重绳的内端依序绕过所述第一升降滚轮的上侧、第二升降滚轮的下侧以及过渡滚轮的上侧,并朝下延伸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启动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滚轮的抵接件、上触动器以及下触动器,所述上触动器与下触动器呈上下间隔布置,所述抵接件置于所述上触动器与下触动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弹簧的侧边设有纵向布置的竖杆,所述上触动器及下触动器连接在所述竖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浮体上设有呈水平状布置的承重限位结构,所述承重限位结构中设有供所述承重绳穿过的第一定位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浮体上设有呈水平状布置的信号限位结构,所述信号限位结构中设有供所述信号缆穿过的第二定位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升降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纵向布置的第一导轨杆,所述第一纵向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滚轮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纵向布置的第二导轨杆,所述第二纵向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导轨杆上,所述第二升降滚轮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浮体,包括呈水平状布置的架体以及多个气缸,所述架体为多个水平管体连接搭建而成,且所述水平管体之间通过拆卸结构连接;所述架体的重心位置设有安装台,所述自动升降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架体的外周形成有多个顶点位置,多个所述气缸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架体的多个顶点位置,且所述气缸位于所述架体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呈等腰三角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文观测设备,其可以利用承重绞盘拉动承重绳,利用信号绞盘拉动信号缆,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操作效率高,且成本也低,便于长途运输和保存,极大提高了水文剖面观测的效率,能为为防汛决策及盐水入侵治理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并且,可以实现观测仪器无法实现长期稳定的剖面观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升降的水文观测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体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8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