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用的内外降温式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4083.5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4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治军;邵文;魏崇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鸿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2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聚氨酯 生产 内外 降温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用的内外降温式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聚氨酯的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过程。聚氨酯的生产过程中,必须经过不断的升温、降温。升温过程中,聚醚迅速升温达到100摄氏度左右,聚醚开始脱水,降温过程中聚醚反应得到所需产物,聚醚反应过程中又会释放一定的热量。并且,聚氨酯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反应物的均匀混合。因此传统的搅拌罐很难满足聚氨酯的生产要求。传统搅拌罐由水蒸汽控制升温,水蒸汽的温度可以达到200摄氏度以上,这样的温度很达到证聚氨酯的生产要求。在正常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左右,刚好满足聚氨酯的生产所需温度,因此利用水热方法加热是聚氨酯生产过程中最好的加热方式。聚氨酯的生产过程还需要不断的快速升温、降温,需要热水冷水不断的快速交替。市场上也有这种快速升温和降温的搅拌装置,比如专利号为CN201520520370.8的专利,但是,他是通过外部降温,内部的聚氨酯也是通过搅拌桨的搅动与内壁接触降温,而不能做到内外同时降温,同时,他是利用刮刀进行刮除内壁上的聚氨酯,与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这样的话就可能存在刮的不彻底,会有残留,为此,我们设计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用的内外降温式搅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用的内外降温式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用的内外降温式搅拌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侧套接有降温筒,且降温筒的上端与筒体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降温筒上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筒体的上端设有筒盖,且筒盖的中部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接有转杆,且转杆的下端深入到筒体的内腔,所述转杆的上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筒盖上,所述筒体内设有呈U型的冷却管,且转杆的下端与冷却管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的上端向转杆弯曲靠拢并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的上端穿过插孔,且冷却管上端的两个开口分别连接软质的出液管和软质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连接水泵,且进液口连接水泵,所述筒体上分别连接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降温筒的外侧设有单片机,所述筒体的内腔底部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单片机,且单片机分别电性连接电机、水泵和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两个竖管之间通过支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左右两端的外侧均设有水平向外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插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内端与导向筒的内腔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外端连接有竖直的刮板,且刮板紧贴筒体的内腔壁。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80C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聚氨酯生产用的内外降温式搅拌装置,电机带动转杆正转一圈反转一圈,这样就防止进液管打转,同时使内部混合聚氨酯流动更紊乱,混合的更均匀,降温时,水泵工作,降温筒与筒体之间充满水,同时冷却管充满水,而且在不断转动,与不同位置的聚氨酯接触,这样就做到内外同时降温,降温更快,效果更好,刮板则在弹簧的作用下紧贴筒体的内壁,进行时时刮料,使筒体的内壁更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筒体、2降温筒、3进液口、4出液口、5筒盖、6插孔、7转杆、8电机、9冷却管、10进液管、11水泵、12进料管、13出料管、14单片机、15温度传感器、16加热装置、17支管、18导向筒、19伸缩杆、20弹簧、21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鸿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鸿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40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污水沉淀池的刮泥机
- 下一篇:污水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