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12530.3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5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强;于兴才;王世谦;么巨兴;孟祥国;刘海霞;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清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使用的输送管道一般为焊接的钢铁管道。由于输送介质内含有腐蚀性物质,会造成管道腐蚀漏失,漏失的腐蚀性液体会环境污染。
腐蚀严重的管道需要及时更换,通常需要停产,用气焊割枪将漏失的那段管道割断,再焊接上一段新管道,才能恢复生产。在割断管道时,气割割炬会将融化的铁水吹入割缝两侧的管道中,凝固形成铁渣粘附在管壁上,如不清除会造成铁渣随着输送介质进入到下游的输送设备内,造成下游的输送设备配件磨损,从而降低输送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维修成本。
现场上一般采用手锤敲击管道外壁,将粘附在管道内壁上的铁渣震落,再手工清理管道中震落的铁渣。此方法的缺点是不但员工劳动强度大,还无法全部清除粘附在管道内壁上的铁渣,部分残留的铁渣仍然会随输送介质进入下游的输送设备中,严重时还会造成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彻底清除管壁上的铁渣的管道清理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清理装置,包括:
传动轴;
与传动轴连接的旋转机构;
设置于传动轴上的清理刷。
优选地,该管道清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远离所述旋转机构端的至少一个磁力表座。
具体地,所述清理刷包括:第一管体和设置与所述第一管体外表面的刷毛。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外表面具有很多盲孔,所述刷毛设置于盲孔内。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具有台阶,所述第一管体设置在台阶上。
具体地,所述台阶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的第一键槽;所述第一管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键槽的对应位置处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的第二键槽;所述第一键槽和所述第二键槽内设置有连接键;所述台阶和所述第一管体通过连接键连接。
优选地,所述台阶具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管体的与其轴向平行的表面具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台阶与所述第一管体通过穿过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一螺纹孔的螺栓连接。
优选地,该管道清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的至少一个轴承和套设在所述轴承上的轴承套;所述磁力表座设置在所述轴承套的与其轴向平行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两端的轴承端盖。
优选地,所述轴承为两个;所述磁力表座为两个,并沿所述轴承套的径向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清理装置通过旋转机构带动清理刷清理粘附在管壁上的铁渣,可以彻底清除管壁上的铁渣,并且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管道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管道清理装置的清理刷的横截面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传动轴;101、台阶;1011、第一键槽;1012、第一螺纹孔;2清理刷;201、第一管体;2011、第二键槽;2012、第一螺纹通孔;202、刷毛;3、磁力表座;4、轴承;5、轴承套;6、轴承端盖;7、旋转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管道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管道清理装置,包括:
传动轴1;
与传动轴1连接的旋转机构7;
设置于传动轴1上的清理刷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清理装置,通过旋转机构7带动传动轴1旋转,设置在传动轴1上的清理刷2随着传动轴1一起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清理刷2对粘附在管道内壁上的铁渣进行清理。可见,该管道清理装置无需人工手动清理,清理速度快,省时省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旋转机构7可以为电钻,通过电钻带动传动轴转动。电钻优选为方便操作的无绳电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2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