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11923.2 | 申请日: | 2016-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7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青;罗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雷德蒙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8 | 代理人: | 吴秀琴 |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空气 源热泵 机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也渐渐懂得了环境的重要性,现在一般的空调等调节室内温度的设备或多或少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问题,空气源热泵机组绿色环保,节约成本,是十分好的选择,一般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热量的流失,没有办法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造成热量的流失,没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换热箱、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四通换向阀、进水管、出水管、输送管、节流阀和蓄热水箱,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连接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有三个,压缩机与换热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换热箱包括壳体、放热层和吸热层,所述壳体设置在换热箱外轮廓上,所述放热层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吸热层设置在壳体内,且设置在放热层内,吸热层内设有吸热管,换热箱上设有吸热接口和放热接口,所述吸热接口有两个,吸热接口设置在换热箱上下两端,且设置在换热箱一侧,所述放热接口设置在换热箱上下两端,且设置在换热箱另一侧,上端的放热接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相连,下端的放热接口通过管道与膨胀阀连接,所述膨胀阀通过管道与节流阀连接,所述节流阀通过管道与蒸发器连接,所述进水管通过下端的吸热接口与换热箱内的吸热层相连,所述出水管一端通过上端放热接口与换热箱内的放热层连接,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蓄热水箱相连,所述输送管设置在蓄热水箱下部;
所述管道连接空气源热泵组系统和,与空气源热泵组系统各个部件连接处涂有绝热涂料,管道上套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呈圆柱体,保温套为中空结构,保温套包括铝箔隔热膜、阻燃橡塑管和陶瓷纤维,所述铝箔隔热膜、阻燃橡塑管和陶瓷纤维内向外依次排列,铝箔隔热膜、阻燃橡塑管和陶瓷纤维的厚度比例为1:4:4;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控制整个空气源热泵组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的介质为冷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打开控制器上的开关,使空气源热泵机组通电工作,冬天升高温度时,冷媒在空气中吸收热能,进入蒸发器间接换热,冷媒进入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冷媒,转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进入换热箱液化放热,液态的冷媒重新吸收空气中的热能,进行下一个循环,夏天降低温度时,冷媒在空气中吸收冷量,进入换热箱间接换热,冷媒进入压缩机中,将高温高压的冷媒转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冷媒进入蒸发器吸热蒸发成气态冷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高效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工作时,将低压的空气通入压缩机,使其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高温高压的空气进入换热箱内,液化放热,空气中的能量被蒸发器吸收,冷媒温度迅速降低,变成冷气,随后吸收一定能量的空气回流到压缩机内,进行下一个循环,本的实用新型用途广泛,四季都能使用,能满足冬夏两季的需求,本系统采用热泵加热,水、电完全分离,无需燃煤或天然气,安全运行,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使用灵活,不受夜晚、阴天、下雨和下雪的限制,使用一份电,同时从室外空气中获取两份以上的空气能源,能产生三份以上的热量,节约能源,省电省心,使用三个压缩机,能够提高压缩机的额效率,花同样的时间,比其他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功效更好,管道上设有保护套套、管道连接处涂有绝热涂料,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热量的消散,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示意图。
图2保温套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雷德蒙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雷德蒙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11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