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焚烧炉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2552.1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6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郭祖燕;冯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凌云县桂蓝生态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F23G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焚烧炉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已经步入生活垃圾高产国的行列,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垃圾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垃圾的长期露天堆放对大气环境、地下水和土壤等已经造成了明显的威胁和危害。因此,大力发展我国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以及垃圾焚烧设备的开发应用势在必行。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研制大型垃圾锅炉、建设大规模垃圾焚烧厂的同时,应该鼓励开发中、小型垃圾焚烧设备。垃圾焚烧处理已有100多年历史,它与填埋、堆肥等垃圾处理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能较好地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并将其资源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生量的增大,我国越来越多地方已经或计划采用垃圾焚烧炉来处理生活垃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坚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控制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造成的二次污染。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基础建设的加快,在国内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国情下,采用垃圾焚烧炉来处理垃圾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目前,已经在国内各个城市得到广泛应用的垃圾焚烧炉种类繁多、型号各异,多达200多种。但是,当前所采用的垃圾焚烧炉普遍存在设备运用成本过高、设备操作技术复杂、运行功率大、垃圾焚烧不充分、不能有效循环利用能源、设备容易损坏等缺陷。所以,这样的设备对于偏远地区的村屯来说,并不适宜进行推广发展。因此,当前很多的村屯里,垃圾焚烧炉的建设应用还处于初级尝试阶段,基本还是采用传统填埋或生化堆肥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容易造成水资源污染,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也易造成大气污染,使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当前的垃圾焚烧炉,有些焚烧炉的结构设施没有科学合理的布局,应用时是直接将垃圾进行焚烧,而垃圾里的东西可谓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些东西在焚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烟尘,这些烟尘同样会污染环境。为了克服垃圾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污染环境,很多垃圾焚烧炉设置了烟尘处理功能,其中就有用水来对烟尘进行洗刷、沉积、蒸汽脱毒等多阶段的净化,使排出去的烟雾无毒无害。但这样的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了全新的一种焚烧炉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包括:该装置是由污水净化二次用水回炉池、污渣回炉池、深层渗水地桩、内外排污管、净化水质排水管、外桶、内桶、污水循环过滤箱、污水进水管、联通水管一、联通水管二、联通水管三组成。该装置能有效的把净化烟尘的污水进行分化,实现了污渣再进行回收及回炉焚烧、消除重毒污渣量,减少污染面积,同时污水可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焚烧炉污水处理装置,技术方案中在于:该装置是由污水净化二次用水回炉池(1)、污渣回炉池(2)、深层渗水地桩(3)、内外排污管(4)、净化水质排水管(5)、外桶(6)、内桶(7)、污水循环过滤箱(8)、污水进水管(9)、联通水管一(10)、联通水管二(11)、联通水管三(12)组成。
所述的污水净化二次用水回炉池(1)是一个方形内空池体,在污水净化二次用水回炉池(1)的顶部设置有进出水口一(13)。
所述的污渣回炉池(2)是一个方形内空池体,在污渣回炉池(2)的顶部设置有进出水口二(14)。
所述的深层渗水地桩(3)是一个圆柱实体。
所述的内外排污管(4)其形体为圆柱形管体,是由排水连接管道(15)和排水管道(16)组成,在排水连接管道(15)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口(17);
所述的净化水质排水管(5)是一根圆柱形管体。
所述的外桶(6)是一个方形内空池体,在外桶(7)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互通孔口(18)。
所述的内桶(7)是由若干个方形的沉淀过滤池(19)组成,在每个沉淀过滤池(19)隔板侧面都设置有互通孔口一(20),在每个沉淀过滤池(19)的底部都设置有互通孔口二(21)。
所述的污水循环过滤箱(8)是一个方形内空箱体,在污水循环过滤箱(8)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22),在污水循环过滤箱(8)的左侧板上设置有互通孔口三(23),在污水循环过滤箱(8)的底部设置有互通孔口四(24)。
所述的污水进水管(9)是一根圆柱形管体。
所述的联通水管一(10)是一根圆柱形管体。
所述的联通水管二(11)是一根圆柱形管体。
所述的联通水管三(12)是一根圆柱形管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凌云县桂蓝生态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凌云县桂蓝生态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2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