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9692.8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4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舜和;李朦;郭淑琴;李国金;史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392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生物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反应池。特别是涉及一种融合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原理和特点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生物脱氮方式为前置反硝化工艺,即将缺氧池置于好氧池之前,将好氧池末端富含硝态氮的污水回流至前段的缺氧池,利用原水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以有效的节省外加碳源。随着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常规前置反硝化工艺暴露出反硝化效率低的问题。为获得较高的脱氮率,必须增大内回流比,但总有部分硝化液不能返回至缺氧池进行反硝化,且大幅提高了电能的消耗,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为了在不外加碳源的条件下,达到较高的反硝化效率,研究者们开发了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是由多个串联的A/O组成,回流污泥从首段进入,而污水按照一定比例从每个好氧段进入。从形式上看,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属于后置反硝化的范畴。在理想状态下,系统中每一段好氧区产生的硝化液直接进入下一段的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因此,理论上不需要设置内回流设施。从脱氮方式上,除末端An段外,其他混合液均参与了反硝化过程。与传统A/O工艺相比,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在节省能耗的同时可获得更高的反硝化率。
多模式A2/O也是A/O衍生工艺之一,它融合了A2/O、改良A2/O、分点进水倒置A2/O、AN/O脱氮、AP/O除磷等多种工艺的特点,通过池型的优化设计,使生物反应池可按多种模式灵活运行,为应对水质水量的变化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高了方便。但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只是利用池型变化将多种运行模式融于一身,各种运行模式下的工艺原理并没有改变。
由于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污水分段进入反应池,回流污泥的稀释被推迟,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污泥浓度梯度。最后进入二沉池的污泥浓度与常规工艺相同,而前几段的污泥浓度显著高于常规工艺活性污泥设计值。因此,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在污泥总量和二沉池固体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可在局部空间形成高污泥浓度、低底物浓度,降低污泥负荷,使污染物的降解更为彻底。达到相同处理效果可减少池体总容积。在工程建设用地紧张时,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无法解决降低设计总池容的难题,如果能对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池形进一步改进,将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的特点和优势融合于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可以使得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的应用更加灵活,既能在进水水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灵活应对,又能最大化降低设计池容、节省投资,对工程应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克服现有技术中多模式A2/O池型设计特点无法进行多个A/O串联的运行模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每座反应池都设置4~6级通过过水口依次串通的缺/厌氧池构成的缺/厌氧池组和通过过水口依次串通的好氧池-缺/好氧池-好氧池构成的分段A/O池组,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与所述的分段A/O池组并排设置构成所述的多级多模式运行的A2/O生物反应池。所述的缺/厌氧池组包括有通过过水口依次相通的第一级缺/厌氧池、第二级缺/厌氧池、第三级缺/厌氧池、第四级缺/厌氧池、第五级缺/厌氧池和第六级缺/厌氧池。所述的分段A/O池组包括有通过过水口依次相通的第一级好氧池、第二级缺/好氧池和第三级好氧池。
所述的每座反应池中的缺/厌氧池组与分段A/O池组之间有一条与外部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渠道,所述的进水渠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流入水的进水堰门,所述的进水渠道的末端设置有通过污泥回流管与外部的二沉池相连通的污泥回流渠,位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一侧的缺/厌氧池组中的首级缺/厌氧池设置有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相连通的污泥回流堰门,所述的缺/厌氧池组池壁顶端设置有混合液回流渠道,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向外部排出混合液的出水管,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末端还设置有通向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渠道的混合液回流口,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位于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渠道一侧设置有用于流入混合液的混合液回流堰门,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中最后一级缺/厌氧池与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进水端之间的池壁底部开有连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9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孔曝气式的双层节能型氧化沟
- 下一篇: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