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吸氧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5930.8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1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鹿晓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鹿晓煜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11425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吸氧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吸氧面罩。
背景技术
吸氧面罩是临床常见医用耗材,是一种佩戴在患者口鼻部用于连接氧源对患者进行输氧的装置。临床上用到医用吸氧面罩除了危重病人外,还包括了一些病情较轻的病人,如需要做雾化的患者,以及一些需要补氧的孕妇等。但是,现有吸氧面罩大多采用的是由扣合在人体鼻嘴上的面罩、连接在面罩上的输氧接头及固定在面罩上的头带组成。采用扣合在人体鼻嘴上的面罩的吸氧面罩能够为吸氧病人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吸入量,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临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一些治疗情况下必须摘除吸氧面罩后才能操作,在此情况下病人也需要吸氧,就要再利用鼻导管进行吸氧;另外,病人在使用吸氧面罩吸氧时,在吃饭、喝水等情况下也需要取下吸氧面罩,使用鼻导管吸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交流,尤其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病人,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常常需要在吸氧面罩和鼻导管之间交替换用,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吸氧面罩,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现有的临床中病人需要在吸氧面罩与鼻导管之间交替换用,操作不方便进而增加临床护理工作,并影响病情恢复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吸氧面罩,包括氧气管和面罩,其中,还包括鼻导管,所述鼻导管沿氧气管内壁穿设在氧气管内,出气口延伸至所述氧气管外,进气口用于接入氧气;所述面罩活动套设在所述氧气管的外壁上,所述氧气管的出气口的外壁上设置限位密封气囊,将面罩限位在所述氧气管的外壁上,并保证面罩与所述氧气管的出气口处的外壁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的侧壁上开设鼻导管出气端卡槽,使鼻导管的出气端伸入卡槽内,并卡扣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气囊内设置铷磁铁,所述面罩内壁的与限位气囊的接触面上设置铷磁铁,使限位气囊将面罩限位时,铷磁铁相吸将氧气管与面罩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氧气管密封塞,所述氧气管密封塞具有与氧气管的内截面一致的密封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鼻导管的进气口位于氧气管内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置在氧气管内壁,将所述鼻导管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管和所述鼻导管可以一体成型制备得到。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囊圈,所述气囊圈固定在面罩开口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吸氧面罩,将鼻导管设置在氧气管内壁,且氧气管与面罩活动连接,使面罩可在氧气管上滑动,并设置限位气囊限位,设置铷磁铁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吸氧面罩与鼻导管相结合,交替使用更加快捷方便,且在使用期间二者相互不会干扰,非常适合需要吸氧的患者使用,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另一方面,在面罩的罩口设置气囊圈,减轻了面罩对患者面部的压迫,使患者在使用时没有不适感,而且气囊圈也能够使整个面罩的密封性更好,保证了吸氧的正常进行。本实用新型的吸氧面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非常适合临床吸氧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吸氧面罩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吸氧面罩的罩口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吸氧面罩的氧气管密封塞结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鹿晓煜,未经鹿晓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59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云黑板交互式液晶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