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包机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0127.5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8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刚;张怀强;孙协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5/02 | 分类号: | B65B6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机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包机传动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造纸行业中,废纸作为二次纤维,对它的开发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造纸业的广泛关注,鉴于我国木材资源的匮乏,出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考虑,国内造纸企业不断采用废纸作为制浆原料,废纸浆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浆种,而国内废纸的回收需经过打包压实,捆成废纸包的程序,因此,在制浆过程中,在废纸包进入制浆设备前,需先利用散包机对混合废纸的捆包进行打散和除杂的前处理。
废纸散包机工作时,废纸包在被抽掉捆绑的铁丝后由上料输送机送入散包机料斗内,在这一过程中散包机的传动结构为空心轴,散包机的马达减速器通过空心轴带动螺旋轴转动,由螺旋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进行散纸,打包密实的废纸包经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切割被快速地松散开来,逐步形成零碎的纸片,但在散包机运行过程中,由于传动装置为空心轴配套减速机直接传动,设备结构单一,造成减速机晃动幅度大,传动效果差,废纸包打散过程受到影响,使散纸效率降低,另外,容易造成电机以及减速机设备损坏,安全性能较差,设备运行不稳定,存在设备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散包机传动装置,减速机稳定运行,传动效果良好,散纸效率提升60%以上。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包机传动装置,包括膜片联轴器和框架,膜片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有马达减速器,马达减速器内套有螺旋轴,螺旋轴前端的外周上沿轴向设置有螺旋叶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螺旋轴的数量设置为6个,相邻两个螺旋轴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呈反向设置。
所述螺旋轴的数量设置为4个,螺旋轴分别设置在框架的内部两侧,框架的内部中心一侧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端部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轮,两个转轮之间设置有凸轮。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分别设有若干切割构件,若干切割构件均匀设置,若干切割构件包括通孔,通孔穿过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通孔在若干切割构件上的位置不同。
所述切割构件为五角形,每个角设置为梯形切刀。
所述第一连杆上的若干切割构件在朝向第二连杆的一侧的连线在一条直线上,所在直线与第一连杆的轴线平行,第二连杆上的若干切割构件在朝向第一连杆的一侧的连线在一条直线上,所在直线与第二连杆的轴线平行。
所述凸轮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三弧形部、第四弧形部、第五弧形部和第六弧形部,凸轮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一弧形部与第四弧形部沿第二转轴成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弧形部与第五弧形部沿第二转轴成中心对称设置,第三弧形部与第六弧形部沿第二转轴成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四弧形部、第五弧形部分别为向外凸的弧形,第三弧形部和第六弧形部分别为向内凹的弧形。
所述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三弧形部的弧度比为20:5:9。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传动部位为膜片联轴器传动,膜片联轴器作为螺旋轴传动端的一部分,带动马达减速器与螺旋轴的传动,大大减弱了马达减速器的晃动幅度,晃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马达减速机运行稳定,废纸包由散包机料斗进入散包机框架内,进而被螺旋轴工作端的螺旋叶片打散,高效快速地形成蓬松的纸片,本实用新型传动效果良好,螺旋轴转动正常稳定,从而提高了螺旋轴工作端的工作效率,加大了废纸的打散力度,散纸效率提升60%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散包机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散包机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散包机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切割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马达减速器;2-后盖;3-膜片联轴器;4-螺旋轴;5-料斗;6-框架;7-前盖;41-螺旋叶片;8-第一连杆;9-转轮;10-凸轮;11-切割构件;12-第一转轴;13-第二连杆;14-第一弧形部;15-第二弧形部;16-第三弧形部;17-第四弧形部;18-第五弧形部;19-第六弧形部;20-第二转轴;21-切刀;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0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