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多光源昆虫趋光行为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9358.4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0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桑文;郭长飞;邱宝利;雷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光源 昆虫 行为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趋光行为反应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式多光源昆虫趋光行为反应装置,主要用于各种趋光性昆虫对不同波长反应的实验研究。
背景技术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类群,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昆虫可按它们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还是积极影响而简单分为害虫和益虫。对于害虫的防治通常有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等。其中物理防治中最普遍的是利用昆虫的趋性—如趋光性,对害虫进行防治。
趋光性是指生物对光刺激的正负趋向性。目前生产实践中已经比较成熟的利用昆虫趋光行为防治害虫的案例中,以黑光灯和频振灯效果最好,灯光诱杀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物理防治手段,在农林害虫监控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昆虫趋光行为是昆虫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其对环境长期适应并形成的一种本能。由于昆虫栖息地光环境多种多样,其趋光行为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观察昆虫的趋光行为,确定昆虫敏感单色光波长,将有利于灯光诱杀技术在农林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国内外对昆虫趋光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且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如:常采用不同波长的荧光灯作为光源,提高观测昆虫对不同光源的趋性,进而确定昆虫较为敏感光波段。然而这些趋光行为的装置较为简单,一次所测的光源较少,而且光源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因而设计一种精密度较高的多光源昆虫行为反应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昆虫趋光行为装置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多光源昆虫趋光行为反应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同时研究昆虫对多种波长光源敏感性试验,可以减少不同波长的干扰问题,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多光源昆虫趋光行为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多光源昆虫趋光行为反应装置,所述装置由若干个通光柱1、接虫盒2和隔光盒3组成;所述隔光盒3与接虫盒2由隔板层4隔开;隔光盒3被若干个挡板5均匀分割成若干个单光源光室,每个光室对应连接一个通光柱1,通光柱的另一端为进光口9;每个光室底部的隔板层上均设置有通光孔6;接虫盒2底部设置有接虫孔7;所述装置为不透光材料制成。
当不同波长的光源经过通光柱1达到各单光源光室后,被不透光的挡板5遮挡,以避免不同波长光源相互干扰,影响试验结果;往接种盒3中接种昆虫后,昆虫通过隔板层上的通光孔6感知不同波长的光源,从而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隔光盒3为正棱柱或圆柱结构。
更优选地,所述正棱柱为正八棱柱。
优选地,所述通光柱1一端还设置有支架10,用于支撑整个装置。
优选地,所述隔板层4为两层结构,两层之间可相互扣接并可旋转,通过两层结构的旋转实现通光孔的开合与关闭,实现随时调控光源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不透光材料为不透光的塑料。
优选地,所述通光孔6为三角形通光孔。
更优选的,所述通光孔6为均匀分布在正多边行或圆形直径两侧的直角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接虫孔7为圆形接虫孔。
优选地,所述接虫盒2与隔光盒3的形状一致。
优选地,所述通光柱1为长方体。
优选地,所述进光口9处设置有透明玻璃。
使用该装置时,旋转接虫盒2,使其顶部隔板层4的通光孔与隔光盒3底部隔板层4的通光孔重叠,接虫盒2中的昆虫即可感知识别上方不同波长的光源,从而可以根据其对不同波长的趋性选择较喜欢的波长。进而可以观察昆虫对不同光源的趋向性。
处理一定时间后,旋转接虫盒2使两隔板层封闭,小心拆开通光柱1,用吸虫器收集各光室及通光柱里的昆虫,完成实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可以同时进行研究昆虫对多种不同波长光源的敏感性实验,克服了传统装置的限制。而且,本装置通过不透光挡板及多个通光孔向下反射光源的方式,减少不同波长光源的相互干扰,以提高准确度。
(2)本装置可同时进行研究昆虫对多种不同波长光源的敏感性实验,克服了传统装置的限制。
(3)本装置可根据实验要求往接虫暗盒内直接接入待试验昆虫,进行暗处理,克服了传统的装置先暗处理在接入的缺陷。
(4)本装置可以通过旋转实现对隔板层通光孔的控制,从而控制实验的开始和结束,方便快捷,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93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