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品身份识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0038.2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3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田夏;陈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H01Q1/22;H01Q1/38;H01Q1/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99 | 代理人: | 周丹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丰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品 身份 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溯源追踪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商品身份识别器。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由此技术而形成的识别系统一般主要由两个基本器件构成,即询问器(即:识别装置)和应答器(即:电子标签),同时辅以天线、外围网络、中间件及管理系统等。随着世界信息产业浪潮的不断推进,电子标签作为数据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产品标识识别、产品跟踪溯源、产品信息采集以及产品防伪等等,而作为电子标签的数据读取的核心部件,识别装置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现有的识别装置由于受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灵活性差、使用场所受限,在多标签环境中读取性能不理想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品身份识别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商品身份识别器,它包括外壳体、封装于外壳体内的集成控制板、装设于外壳体上并与集成控制板电连接的音频接头以及封装于外壳体内的天线辐射板,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且与天线辐射板相对应的区域贴附有辐射标识层;所述天线辐射板包括处于辐射标识层的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圆形辐射贴片以及置于集成控制板与圆形辐射贴片之间的微带馈线线路层;
所述微带馈线线路层包括沿圆形辐射贴片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射频输入端、由射频输入端的顶端作90°弯折后沿圆形辐射贴片的径向方向延伸后形成的第一微带馈线、由第一微带馈线的末端作水平90°弯折后形成的第二微带馈线、由第二微带馈线的末端朝射频输入端所在的方向作水平90°弯折后形成的第三微带馈线、由第三微带馈线的末端朝射频输入端所在的方向作水平90°弯折后形成的第四微带馈线以及由第四微带馈线的末端朝射频输入端所在的方向作水平90°弯折后形成的第五微带馈线,所述第一微带馈线、第二微带馈线、第三微带馈线、第四微带馈线和第五微带馈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微带馈线线路层还包括沿第一微带馈线的末端的延伸方向布置并与第一微带馈线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开路枝节端、垂直于第三微带馈线分布并与第三微带馈线连接为一体的第二开路枝节端、垂直于第四微带馈线分布并与第四微带馈线连接为一体的第三开路枝节端以及形成于第五微带馈线的末端并与第五微带馈线垂直分布的第四开路枝节端,所述第一开路枝节端、第二开路枝节端、第三开路枝节端和第四开路枝节端环绕射频输入端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开路枝节端、第二开路枝节端、第三开路枝节端和第四开路枝节端分别通过一馈电探针吊设于圆形辐射贴片上,所述射频输入端与集成控制板相连,且所述微带馈线线路层与圆形辐射贴片之间形成有第一空气夹层,所述微带馈线线路层与集成控制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空气夹层。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嵌位槽,所述音频接头通过一枢转轴装设于嵌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路枝节端、第二开路枝节端、第三开路枝节端和第四开路枝节端的整体形状均呈“T”形,且所述第一开路枝节端、第二开路枝节端、第三开路枝节端和第四开路枝节端的径向长度不等。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对存储有商品身份信息的电子标签进行有效读取并通过音频接头实现数据的传输,增强了整个识别器使用的灵活性,使其不受使用环境、使用者身份等因素的限制;通过对天线辐射体的结构设计可使识别器具有显著的圆极化特性,保证处于各个位置的电子标签均能被识别,保证识别器具有小型化、高增益、宽频带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辐射体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带馈线线路层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亚洲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0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台式砂带机
- 下一篇:一种自带吸尘装置的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