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弹式防水旋钮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73596.6 | 申请日: | 2016-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6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 发明(设计)人: | 纪孔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国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9/06 | 分类号: | H01H1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旋钮 开关 | ||
1.一种自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包括开关外罩和旋钮(4),所述旋钮(4)套接于开关外罩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外罩侧壁设有向外凸起的开关空腔(41),所述开关空腔(41)内设有安全开关组件(1),
所述安全开关组件(1),包括壳体和开关按钮;
-所述开关按钮包括活动触头(32)、摁压部(33)和可活动伸缩复位的硅胶皮碗(30),摁压部(33)位于壳体外,所述硅胶皮碗(30)位于同摁压部(33)相对的活动触头(32)末端;
-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壳体内设有平行安装于壳体一侧的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接线端子(11),第一接线端子(10)末端设有第一接触部(100),第一接触部(100)位于第一容腔内;第二接线端子(11)末端设有与活动触头(32)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10)位于第二容腔内,活动触头(32)和硅胶皮碗(30)均位于第二容腔内;
-硅胶皮碗(30)包括盘状的底盘部(30a)和管状的斗口部(30b),所述底盘部(30a)的外周与壳体内壁相固定,所述斗口部(30b)中部设有容纳活动触头(32)的容纳腔(302),所述底盘部(30a)和斗口部(30b)的连接处设有随硅胶皮碗(30)活动启闭容纳腔(302)的息口部(300);
当旋钮(4)转动使推压凸块(40)挤压摁压部(33)时,摁压部(33)带动斗口部(30b)向壳体内侧移动,活动触头(32)向内移,摁压部(33)向内挤压硅胶皮碗(30),斗口部(30b)向内移动并挤压底盘部(30a)向外侧变形,息口部(300)随底盘部(30a)向外侧移动,容纳腔(302)与第一容腔之间连通并使活动触头(32)穿过,活动触头(32)前端抵压在第一接触部(100),第二连接部(110)、活动触头(32)和第一接触部(100)依次电连通,开关处于连通状态;
当旋钮4转动使推压凸块40脱离与摁压部33的接触,硅胶皮碗30不受力,在硅胶皮碗(30)的底盘部(30a)弹性回弹作用下,斗口部(30b)带动活动触头(32)一同向外移动,活动触头(32)与第一接触部(100)分离;并且息口部(300)由外侧恢复至原位,息口部(300)挤压并封闭容纳腔(302)与第一容腔之间的通道,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口部(30b)朝向外侧的一端还设有硬质套部(31),所述硬质套部(31)的侧壁表面设有刚性外层(313),硬质套部(31)与斗口部(30b)连接并同步移动,所述活动触头(32)固定于硬质套部(31)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触头(32)包括触头端部(321)和导电的触头杆部(320),所述硬质套部(31)内开设有杆部固定腔(310)和端部固定腔(311),所述端部固定腔(311)位于硬质套部(31)背向硅胶皮碗(30)的一侧,触头杆部(320)固定于杆部固定腔(310)内,触头端部(321)固定于端部固定腔(3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底盘部(30a)向外侧移动变形的导向锥板(12),所述导向锥板(12)呈锥形,导向锥板(12)位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之间,导向锥板(12)中部设有供活动触头(32)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增加息口部(300)密闭性的保持套(2),所述保持套(2)固定于壳体内部,所述保持套(2)为环形套件,保持套(2)纵截面呈“L”型,保持套(2)包括套筒(21)和保持底板(20),所述斗口部(30b)套设于套筒(21)内;当开关按钮不受外力恢复原状时,所述息口部(300)于套筒(21)和保持底板(20)交界处挤压并封闭容纳腔(3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防水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部(30a)与壳体内壁的连接处设有供底盘部(30a)发生更大形变量的褶皱环(301),所述褶皱环(301)呈环形的波浪状,所述褶皱环(301)与底盘部(30a)一体成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国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国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35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PAD接触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动复位磁性触发多档位旋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