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以及混凝土搅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2391.6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0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孙家宏;徐道雷;黄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B28C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搅拌 机轴 密封 装置 以及 混凝土搅拌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以及设置该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的混凝土搅拌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机是混凝土搅拌站的核心零部件,关系着整个混凝土搅拌站的正常生产。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主要由:内迷宫环12、外迷宫环11、浮动环18、内油封座110、外油封座15、O形圈16、17以及骨架油封19等组成。
现有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的密封原理如下:
第一道为充满定动间隙内的润滑脂密封,通过不断注入润滑脂阻隔混凝土的进入;
第二道为浮动环18密封,通过O形圈16、17压紧两个经过配对研磨的浮动环18,两环端面紧密贴合形成密封,进而阻止混凝土的进入;
第三道为骨架油封19密封,主要防止浮动环18内腔的润滑脂泄漏,对混凝土无密封作用。
因定动间隙大小在各个方位无法保证完全一致,且内部混凝土流动状况复杂,润滑脂与混凝土之间亦无法形成绝对阻隔界面,而是混合在一起,致使第一道密封无法完全阻止混凝土的进入。
现有轴端密封装置主要依靠第二道密封(浮动环18密封)防止轴端漏浆,浮动环18的密封性能除受研磨面质量影响外,还与其端面比压直接相关,而端面比压取决于内油封座110、外油封座15的端面间隙。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现行技术中,依靠测量、调节顶丝、加垫片来保证内、外油封座15的端面间隙尺寸的精度,但该方法受结构和空间影响,操作不便,可靠性低,无法保证浮动环18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以及设置该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的混凝土搅拌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内油封座、外油封座的端面间隙不易调节,导致密封结构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调节快速、简便,密封结构密封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包括内油封座、外油封座、浮动环以及间隔体,其中:
所述浮动环套设于所述内油封座以及所述外油封座之间;
所述间隔体位于所述浮动环、所述外油封座以及所述内油封座三者之间且所述间隔体夹持在所述内油封座以及所述外油封座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间隔体在所述浮动环的径向方向上与所述浮动环的内壁存在间隙,所述间隔体在所述浮动环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油封座以及所述外油封座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间隔体为轴承或尼龙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轴承为推力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内油封座相抵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油封座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浮动环包括第一浮动圈以及第二浮动圈,其中:
所述第一浮动圈上的研磨面与所述第二浮动圈上的研磨面互相抵接;所述间隔体在所述浮动环的轴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浮动环的轴向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外油封座上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抵接在所述间隔体的边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间隔体的边棱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直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间隔体、所述内油封座与所述外油封座之间还设置有骨架油封,所述骨架油封的内表面与所述内油封座滑动连接,所述骨架油封的外表面与所述外油封座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混凝土搅拌机轴端密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23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