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客用安全缓冲电梯轿厢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0211.0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7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建;金婷;尚庆阳;吴志明;田茂军;俞兴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322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安全 缓冲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客用安全缓冲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一般电梯轿厢安装在电梯井道内,当电梯轿厢故障坠落时,传统的电梯轿厢只能通过安装在井道底部的缓冲器进行减速缓冲,若电梯未坠落至底部就发生急停,则传统电梯轿厢无法对乘客进行更为有效的缓冲保护,同时还需要解决传统缓冲器可能带来的反弹作用。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缓冲普遍采用弹簧,弹簧并不能消减坠落过程中巨大的能量,阻尼器可以用来消耗大量的冲击能量,弹簧与阻尼器的组合能产生更好的效果,而且,现在电梯轿厢的高度有一定限制,轿厢底部用于缓冲的设计不能太厚,弹簧和阻尼器在平时不发生故障时也不应起作用,否则会降低电梯轿厢底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客用安全缓冲电梯轿厢,减小轿厢主体底部的厚度,提高稳定性,发挥更大程度的缓冲和消减冲击力的作用,提高安全性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客用安全缓冲电梯轿厢,包括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的顶端上表面中部焊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吊耳,所述轿厢主体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轿厢主体的内腔下部水平设置有缓冲踏板,且缓冲踏板的两端与滑轨之间分别滑动配合,所述缓冲踏板的中部填充为泡沫结构,所述缓冲踏板的两端中部均开有卡槽,所述轿厢主体的两侧下部分别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头,所述传动杆的底端设置有电磁开关,且电磁开关通过螺栓固定在轿厢主体上,所述轿厢主体的底端两侧与缓冲踏板的下表面之间竖直连接有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的外圈套接有拉压弹簧,所述轿厢主体的底端中部与缓冲踏板的下表面之间竖直安装有多个阻尼器。
优选的,所述轿厢主体的顶端内壁中部通过螺钉安装有节能灯,所述轿厢主体的顶端内壁一侧安装有摄像头,且摄像头采用红外半球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轿厢主体的两侧外壁竖直设置有滑槽,所述轿厢主体的底端下表面设置有撞座,所述撞座的下表面通过胶水粘贴有橡胶制作的外缓冲片。
优选的,所述轿厢主体的一侧中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轿厢主体安装控制面板的一侧上方嵌有激光测速传感器,所述激光测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之间通过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电磁开关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阻尼器的数量为4-1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卡槽和卡头配合,将缓冲踏板固定在较低的位置,使拉压弹簧和阻尼器均处于压缩状态,减小轿厢主体底部的厚度,提高稳定性,激光测速传感器感应到电梯发生故障急速下降时,电磁开关通过拨动传动杆释放缓冲踏板,拉压弹簧和阻尼器伸张,发挥更大程度的缓冲和消减冲击力的作用,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主体;2、连接支架;3、吊耳;4、滑轨;5、缓冲踏板;6、卡槽;7、传动杆;8、卡头;9、电磁开关;10、伸缩套筒;11、拉压弹簧;12、阻尼器;13、节能灯;14、摄像头;15、滑槽;16、撞座;17、外缓冲片;18、控制面板;19、激光测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0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施工电梯黄油润滑手动泵油设备
- 下一篇:用于建筑物表面的人员维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