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壳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1938.2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4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邓国友;靳勇;尹存奎;慎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壳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的应用需求,体积能量密度高的方型电池受到关注。方型锂离子电池具有方形的金属外壳,通常为铝制或钢制的金属筒或金属罐,内部设有单体电芯,具备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能够被应用于车载供能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壳电池,包括密封的壳体和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和两个盖板,所述中框与两个盖板组合形成密封的方壳,所述中框的厚度大于电芯的厚度;所述中框内侧设置转接块,所述转接块与设置在中框外侧的极柱连接,同个电芯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固定在不同的转接块上。
两个盖板分别设置在中框开口的两边,并且三者组合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密封的方型壳体。
中框的内侧设置转接块,转接块的长度大于极耳的宽度,有利于增加大电流通过能力;转接块与端板外侧的极柱连接,便于外部的串并联操作。
壳体内可以设置任何形式的二次电芯(例如卷绕电芯、叠片电芯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并联连接。
壳体内的所有电芯的正极固定在同一个转接块上,负极固定在另一个转接块上,使得壳体内所有的电芯并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和两个盖板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中框和两个盖板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使得中框和两个盖板构成封闭的方型壳体,并且密封性好,接合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的极耳焊接在转接块上。
电芯的极耳与转接块之间为焊接的连接方式,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大电流的通过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的极耳铆接在转接块上。
电芯的极耳与转接块之间为铆接的连接方式,增强了极耳与转接块之间的接合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上设置防爆阀。
中框上设置了防爆阀,释放壳体内部的气体,以平衡电池的内外压力,避免内压过大而发生爆炸。
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后,提高了方壳电芯的能量密度;通过大电流的能力更强,组装流程更加科学,效率更高,并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方壳电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方壳电芯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方壳电芯的中框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中框、111.转接块、112.极柱、113.防爆阀、12.盖板、2.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壳电池,包括密封的壳体1和数个卷绕型电芯2,所有电芯2均设置在壳体1内。
壳体1包括中框11和两个盖板12,两个盖板12分别设置在中框11的左右两边,中框11与两个盖板12组合焊接形成密封的方壳,并且中框11的厚度大于电芯2的厚度。
如图2、图3所示,中框11内侧设置转接块111,转接块111与设置在中框11外侧的极柱112连接。同个电芯2的正、负极耳分别焊接在不同的转接块111上,转接块111的长度大于极耳的宽度,有利于增加大电流通过能力;转接块111与端板外侧的极柱112连接,便于外部的串并联操作。中框11上设置防爆阀113,释放壳体1内部的气体,避免内压过大而发生爆炸。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壳电池,包括密封的壳体1和数个卷绕型电芯2,所有电芯2均设置在壳体1内。
壳体1包括中框11和两个盖板12,两个盖板12分别设置在中框11的左右两边,中框11与两个盖板12组合焊接形成密封的方壳,并且中框11的厚度大于电芯2的厚度。
如图2、图3所示,中框11内侧设置转接块111,转接块111与设置在中框11外侧的极柱112连接。同个电芯2的正、负极耳分别铆接在不同的转接块111上,转接块111的长度大于极耳的宽度,有利于增加大电流通过能力;转接块111与端板外侧的极柱112连接,便于外部的串并联操作。中框11上设置防爆阀113,释放壳体1内部的气体,避免内压过大而发生爆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未经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1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 下一篇:耳机及酒精感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