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开口吨包称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9785.8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8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邹丰;段素杰;李锡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力创玻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7/06 | 分类号: | G01G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翔领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开 口吨包 称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料装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包装固体粉末或颗粒的双开口吨包称量系统。
背景技术
吨包装袋是集装袋的一种通俗叫法,目前吨包装袋所装货物有0.3~3吨多种规格,由于集装袋所装货物一般以吨为计量单位,故集装袋被俗称吨包装袋。吨包装袋是一种柔性运输包装吨包袋,由于吨包装袋相比其他刚性包装更经济,可以达到优化利用的目的,同时吨包装袋具有方便运输和节约人工成本的优点,因此,吨包装袋被广泛用于食品、粮谷、医药、化工、矿产品等粉状、颗粒、块状物品的运输包装领域。在搬运过程中配以起重机或叉车,就可以实现吨包装袋单元化运输和装卸,它适用于装运大宗散状粉粒状物料。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发达的国家普遍使用吨包装袋作为运输、仓储的包装产品。
现有的吨包装卸物料存在以下缺陷:
1.吨包吊起,由底部开口将原料一次性或分若干次放出,这个方法无法准确控制出料量,容易造成浪费。由于都是粉料,这种毫无阻挡,自由落体的出料方式势必激起大量烟尘,对工作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是不能允许的。
2.直接用铁锹或其它可操作器具由吨包上部开口往外,但费时费力,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开口吨包称量系统,具有能提高卸料的效率、可实现出料量可控、能够控制粉尘污染等优点的双开口吨包称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开口吨包称量系统,包括双开口吨包及用于吊装所述双开口吨包的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的轨道下方设有集料器,所述集料器内设有集料斗,所述集料斗的出料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电子称,所述电子称上停放运料车。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子称的前侧设有挡块。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集料器上设有控制所述电磁阀启闭的电动开关。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控制所述电动葫芦的移动及升降的操作面板。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吨包袋的顶部设有能够启闭的上料口,所述吨包袋的底部设有能够启闭的下料口,所述吨包袋的上部和/或下部设有提拉带,其中位于所述吨包袋上一侧的提拉带的数量≥2,且均布于所述吨包袋的外周。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料口与下料口上均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内贯穿扎紧带。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料口与下料口处均设有松紧束口,所述穿线孔设置在所述松紧束口上,所述松紧束口的顶端设有伸展胶圈。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料口设置在所述吨包袋的顶部中心处,所述下料口设置在所述吨包袋的底部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出料量可控,称量精度至少0.1Kg。
2.控制粉尘污染,通过控制单位时间的出料量,增加排尘系统和穿戴防具将粉尘污染控制在相关标准以下。
3.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操作性强,造价经济合理。
5.不损坏吨包,可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使用双开口吨包称量系统的称量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双开口吨包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图1中另一种双开口吨包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
1、吨包袋;2、上料口;3、下料口;4、穿线孔;5、扎紧带;6、松紧束口;7、伸展胶圈;8、提拉带;9、加强绳;10、电动葫芦;11、集料器;12、集料斗;13、电磁阀;14、接料车;15、电子称;16、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力创玻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力创玻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9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