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抖动按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8576.1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7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云;余国林;冷磊;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61H15/00;A61H9/00;A61H39/04;A61H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8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抖动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可对下肢进行抖动按摩的抖动按摩机。
背景技术
下肢按摩机是用于按摩人体脚部穴位的保健按摩器材,通过对脚部穴位的按摩,可缓减疲劳、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从而改善人体健康。传统的下肢按摩机仅能实现脚部的局部按摩,且按摩效果不理想、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公告号为CN102106780A的专利所公开的足底按摩机,采用电机驱动偏心轮机构来回摆动对足底的脚尖、脚掌部位同时实施按摩,但是,该足底按摩机设置了承受脚后跟的承受面而不能对脚后跟部位进行按摩,能够按摩的部位较少。作为其改进,公告号为 CN202844098U 的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足部按摩器,增设脚跟按摩机构,虽能够对整个脚底面实施按摩,但是,该足部按摩器没有设置脚后跟的承受面,在按摩时,按摩板来回摆动使得脚部不能很好地与按摩板接触,弱化了按摩效果。此外,现有的下肢按摩机针对脚跟的按摩都是搓揉式的按摩,由于脚跟部的敏感度较低,搓揉按摩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承托脚部并带动下肢整体抖动的抖动按摩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抖动按摩机,用于带动下肢进行抖动按摩,其包括:
按摩组件,其包括抖动机构和电机,抖动机构包括带动脚部上下抖动的按摩摆臂、驱动按摩摆臂上下摆动的偏心转子以及限制按摩摆臂摆动角度的限位构件;
壳体,其用于放置脚部,壳体包括用于安放按摩组件的底壳;
电机驱动偏心转子旋转,偏心转子套设于按摩摆臂上的轴孔内,限位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按摩摆臂、底壳活动连接,按摩摆臂具有两个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的支臂部,该支臂部的外端设有承托脚部的承托部,该电机的驱动功率为30W至1000W。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按摩摆臂上设置的轴孔内安装有滚动轴承,偏心转子与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限位构件为一连杆,其一端部具有万向球头,按摩摆臂的底部具有与该万向球头相适配的球臼,另一端部与底壳通过销轴或铰链或万向关节活动连接。
按摩组件还包括按摩滚筒,电机输出轴具有两个输出端,其一输出端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传动连接偏心转子,另一输出端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按摩滚筒。
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皮带传动机构,第二传动装置包括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第一传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偏心转子的驱动轴,电机输出轴的一输出端经皮带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轴,电机位于该驱动轴的上方且二者平行设置。第二传动装置还包括安装按摩滚筒的滚筒轴,电机输出轴的一输出端经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滚筒轴,该蜗杆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该蜗轮设置在滚筒轴上,电机位于该滚筒轴的上方且二者正交设置。
按摩滚筒位于对应于放置脚掌的位置处,按摩摆臂位于对应于放置脚跟的位置处。按摩摆臂整体呈U形,电机位于按摩摆臂中部上方的凹槽内,且二者正交设置,轴孔位于按摩摆臂的中部下方。底壳的底部前端设有可前后翻转的支架。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措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设置了可带动下肢抖动的抖动机构,抖动机构可带动脚部和腿部同时抖动,产生抖动式按摩效果,同时对脚部和腿部进行按摩,具有塑腿的功能,克服了传统的下肢按摩机只能搓揉方式对脚部进行按摩,按摩效果单一的缺陷。
由于采用单电机同时驱动抖动机构和按摩滚筒,并且偏心转子直接带动按摩摆臂摆动,结构简单且较为紧凑,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内部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按摩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抖动机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抖动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抖动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按摩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盖;2.底壳;3.防护座;4.按摩滚筒;5.按摩搓板;6.滚筒轴;7.按摩摆臂;71.支臂;72.承托部;73.轴孔;74.连接座;8.电机;9.蜗杆;10.蜗轮;11.主动带轮;12.传动皮带;13.被动带轮;14.轴承支座;15.偏心转子;16.限位构件;17.固定座;18.驱动轴;19.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8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涂油机涂油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浴室节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