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中断输水下渠道衬砌干地修复基坑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2996.0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3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谢向荣;吴德绪;倪锦初;刘百兴;李蘅;简兴昌;倪晖;熊焰;徐唐锦;苏利军;周嵩;段寅;黄红;石裕;朱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断 输水 渠道 衬砌 修复 基坑 排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的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是一种不中断输水下渠道衬砌干地修复基坑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为解决地区水资源的不平衡,我国的调水工程越来越多。随着工程的建成运行,输水渠道受渠道水位变化、排水体系运行状况、冻融、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混凝土衬砌板开裂、塌陷、抗浮失稳等形式的损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渠道局部水头损失增加、防渗体系破坏、严重时导致边坡失稳,影响到渠道的安全运行。
对于大型调水工程,如已投入运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担负着向北京、天津及河北、河南省沿渠线大中型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的供水任务,一旦供水中断,影响面广、造成的社会影响大。因此迫切需要在不中断渠道输水条件下进行渠道衬砌干地修复施工,尽可能连续向用户供水,提高供水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不中断输水下渠道衬砌干地修复基坑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不中断输水下渠道衬砌干地修复基坑排水结构,通水渠道包括沿输水方向铺设的衬砌板和沿所述的衬砌板对称设置的倾斜的渠坡;在通水渠道上设置有围堰,所述的围堰与衬砌板形成干地基坑,在所述的衬砌板和防渗层的下部设有排水层,在所述的排水层内等间距安装有透水软管,在每个所述的透水软管的端部均设置有逆止阀,在所述的干地基坑外围上已拆除的逆止阀上安装有阻塞器,在所述的阻塞器与所述的围堰的边缘之间的逆止阀上均安装有潜水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阻塞器安装在所述的干地基坑外围的第二排或若干排已拆除的逆止阀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干地基坑与所述的通水渠道之间设置的排水层始终保持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通水渠道的为倒梯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通水渠道始终保持通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持所述的围堰内的逆止阀保持敞开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干地基坑内安装有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优点:1、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降低基坑内的水头,有效减小基坑内衬砌承受的扬压力,使基坑内衬砌所承担的扬压力在结构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衬砌发生扬压力破坏。
2、本实用新型在基坑外设置阻塞器和微型排水泵抽水,同时在基坑内设专用排水泵抽水,降低衬砌板下方渗压力的效果更好,即使在渠道地层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时依然能够起到较好的减压效果。
3、本实用新型基坑内渗水量明显减小,基坑内排水与衬砌板施工相互干扰小,有利于基坑内衬砌板的修复施工。
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不中断供水条件下渠道修复渗压大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围堰维护干地修复渠道衬砌板,具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A-A横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B-B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通水渠道1、衬砌板2、渠坡3、围堰4、干地基坑5、防渗层6、排水层7、透水软管8、逆止阀9、阻塞器10、潜水泵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为在不中断渠道输水条件下进行渠道衬砌干地修复施工,需采取导流措施,可通过围堰4维护渠道一岸或中部围岛形成干地基坑5,由束窄渠道输水;也可用围堰4将渠道全截断形成干地基坑5,采用钢管、水泵等措施输水。
但是渠道衬砌板及防渗层下部一般设有排水层7,排水层7内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有透水软管8,在衬砌板内的透水软管8端部设置有逆止阀9等措施。
干地基坑5内外渠道排水层7连通,因干地基坑5外渠道输水水位较高,按常规做法在基坑内抽排渗水,基坑内衬砌板2下部会承受很高的水头,超过衬砌结构能够承受的范围,发生扬压力破坏,不能实现输水条件下的渠道修复干地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2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