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字型电感线圈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9778.3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6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罗皓;邹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佰力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字型 电感线圈 成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字型电感线圈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感线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一种U字型线圈结构较特殊,其引脚不能一次成型,目前在对U字型线圈加工过程中,主要由三个操作人员并分三道工序加工完成,无法一次完成U字型引脚成型,线圈成型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一个班次单个操作工要完成360pcs 成型,效率低,而且完全靠操作人员手动控制,难以避免造成引脚平贴不到位和折脚后距离不稳定的现象,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不良率高。因此,应设计一套针对U字型线圈一体成型的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字型电感线圈成型设备,通过采用第一装置对线圈引脚向下90度折弯,采用第二装置对线圈两引脚进行对向折弯,从而,实现U字形线圈的半自动化成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线圈的成型效率及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U字型电感线圈成型设备,包括有用于将线圈引脚向下90度折弯的第一装置和用于将线圈引脚进一步对向折弯的第二装置,该第一装置包括有第一底座、支座和用于对线圈引脚进行90度折弯的第一气缸组件,该支座安装于第一底座上,于该支座顶部设置有第一成型槽,该第一气缸组件包括有第一气缸和安装于第一气缸轴端的冲头,该第一气缸纵向安装于第一底座上,该冲头垂直朝向于第一成型槽;该第二装置包括有第二底座、支架、第二气缸组件、第三气缸组件和第四气缸组件,该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成型槽,该支架安装于第二底座上,该第二气缸组件包括有第二气缸和安装于第二气缸轴端的压料件,该第二气缸竖直安装于支架上,该压料件位于第二成型槽正上方;该第三气缸组件和第四气缸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第二气缸组件两侧,该第三气缸组件包括第三气缸、竖直安装于第三气缸轴端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下端垂直相连的冲头,该第四气缸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竖直安装于第四气缸轴端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下端垂直相连的冲头,该第三气缸组件之冲头和第四气缸组件之冲头彼此横向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一框形支撑件,上述第二成型槽设置于该框形支撑件顶部,上述第三气缸组件和第四气缸组件之冲头均位于该框形支撑件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和竖直设置于第二底座上的复数个支柱,该支撑板安装于支柱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料件下端设置有与线圈相匹配的压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采用第一装置对线圈引脚向下90度折弯,采用第二装置对线圈两引脚进行对向折弯,从而,实现U字形线圈的半自动化成型,该设备仅需一人即可对线圈进行成型操作,相对于传统U字形线圈加工工艺,减少了人工劳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线圈的成型效率及质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框形支撑件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待成型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线圈引脚向下折弯90度后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之线圈引脚进一步对向弯折后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装置 11、第一底座
12、支座 121、第一成型槽
13、第一气缸组件 131、第一气缸
132、冲头20、第二装置
21、第二底座 211、框形支撑件
212、第二成型槽22、支架
221、支撑板222、支柱
23、第二气缸组件 231、第二气缸
232、压料件233、压槽
24、第三气缸组件 241、第三气缸
242、连接杆243、冲头
25、第四气缸组件 251、第四气缸
252、连接杆253、冲头
30、线圈 31、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U字型电感线圈成型设备,包括有第一装置10和第二装置2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佰力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佰力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9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