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功率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9140.X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5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蒋承武;管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前锋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G01R31/4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韩洋,张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功率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测试领域,特别是一种并联功率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通常,在进行与直流电源相关的测试时,工程师必须汇集和配置多台仪器,才能完成直流供电和测量任务。在执行这些复杂任务时,可能会同时接到多台测试仪器,从而增加出错的风险;为此,工程师可能选择远比手动测试复杂的自动测试,但自动化测试任务虽然会减少人工错误,但编写和调试程序对已经超负荷工作的研发工程师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而直流电源分析仪的出现避免了工程师使用多台设备以及测试前进行复杂的调试。电源分析仪通过其内置的电流动态测量能力可测量流入DUT的电流,而不需要诸如电流探头和分流器这类传感器;直流电源分析仪无需开发控制和测量程序,所有功能和测量都集成在同一设备中,也无需PC、驱动程序和软件,相当于把与设置相关的工作量减少了90%以上;用户使用独立测试设备则要用2天时间才能完成的直流供电和测量测试任务,使用直流电源分析仪可在5分钟内就能完成。而通常,直流电源分析仪中集成有万用表模块、示波器模块、任意波形发生模块、数据记录模块以及多个直流电源模块,其中,多个具有不同输出功率的直流电源模块无疑是电源分析仪的最核心器件之一,而直流电源模块的功率转换电路更是负担着最核心的功率转换任务,该电路模块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电源模块是否稳定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直流电源分析仪中各个电源模块的功率转换电路对稳定性的需求,提供一种工作稳定的,适用于电源分析仪中特定电源模块的功率转换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并联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电路、第四控制电路、第一同步整流电路、第二同步整流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及滤波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的两个端头连接,分别用于控制电流从不同方向流经第一变压器的原边;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第四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的两个端头连接,分别用于控制电流从不同方向流经第二变压器的原边;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与第一同步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与第二同步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同步整流电路、第二同步整流电路连接;其分别用于控制第一同步整流电路、第二同步整流电路的通断;所述第一同步整流电路和第二同步整流电路同时与一滤波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电路、第四控制电路均包括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互相反相的两路PWM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PWM驱动芯片、第一可控开关及第二可控开关;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漏极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PWM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互相反相的两路PWM控制信号,所述第一PWM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端与第一变压器原边的第一端头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WM驱动芯片、第三可控开关及第四可控开关;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漏极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PWM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互相反相的两路PWM控制信号,所述第二PWM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连接处与第一变压器原边的第二端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PWM驱动芯片与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之间还设置括第一稳压电路、第一整形电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还与第一尖峰吸收电路并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端与第一变压器原边第一端头之间;所述第二可控开关还与第二尖峰吸收电路并接在第一变压器原边第一端头与地之间;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PWM驱动芯片与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之间还包括第二稳压电路、第二整形电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还与第三尖峰吸收电路并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和第一变压器原边第二端头之间;所述第四可控开关还与第四尖峰吸收电路并接在第一变压器原边第二端头与地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第三PWM驱动芯片、第五可控开关及第六可控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前锋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前锋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9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