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7365.1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4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仓;程冬兵;钱峰;刘晓路;王一峰;董林垚;赵元凌;张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变坡 侵蚀 中流 测定 仪器 | ||
1.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节土壤侵蚀槽;所有土壤侵蚀槽设置在一条直线上,构成土壤侵蚀槽链;每节土壤侵蚀槽均为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土壤侵蚀槽,相邻土壤侵蚀槽之间连通;所有土壤侵蚀槽两端均连接有升降调节装置,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用于分别调节所述土壤侵蚀槽两端的高度;所述土壤侵蚀槽的槽底均设置有土壤侵蚀槽底部挡板(7),所述土壤侵蚀槽底部挡板(7)与所述土壤侵蚀槽槽底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土壤侵蚀槽底部挡板(7)上设置有壤中流采集孔阵列,所述壤中流采集孔阵列由壤中流采集孔组成;
所述土壤侵蚀槽链一端的所述土壤侵蚀槽的外端面为侵蚀测定板,所述侵蚀测定板上设置有壤中流测定孔阵列;所述壤中流测定孔阵列由壤中流测定孔组成;所述侵蚀测定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壤中流收集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其特征在于:所有土壤侵蚀槽内均设置有土壤侵蚀槽分隔板(9),所述土壤侵蚀槽分隔板(9)所处平面与土壤侵蚀槽连接方向相平行;所述土壤侵蚀槽分隔板(9)将所述土壤侵蚀槽分隔为容积相等的两个部分;所述土壤侵蚀槽分隔板(9)分隔所述侵蚀测定板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地表径流导流板(6),另一部分为壤中流测定板;所述地表径流导流板(6)上的壤中流测定孔全部密封,所述地表径流导流板(6)上端外侧连接有地表径流收集槽,所述地表径流收集槽连接有地表径流收集器(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侵蚀槽设置有两节,分别为下部土壤侵蚀槽(8)、上部土壤侵蚀槽(14);所述下部土壤侵蚀槽(8)远离所述上部土壤侵蚀槽(14)的端面为所述侵蚀测定板;所述下部土壤侵蚀槽(8)槽底与所述上部土壤侵蚀槽(14)槽底通过连接绞盘(16)转动连接,所述下部土壤侵蚀槽(8)槽底与所述上部土壤侵蚀槽(14)槽底的连接处设置有塑胶过渡带(10),所述塑胶过渡带(10)用于密封所述连接绞盘(16)处土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模型固定支架(11)、下部液压升降机(12)、上部液压升降机(13);所述连接绞盘(16)与下部液压升降机(12)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下部液压升降机(12)的固定端的与所述模型固定支架(11)相连接;所述上部土壤侵蚀槽(14)远离所述连接绞盘(16)一端下方与所述上部液压升降机(13)的活动端相连接,所述上部液压升降机(13)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支架(11)相连接;所述下部土壤侵蚀槽(8)远离所述连接绞盘(16)一端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绞盘(15),所述下部土壤侵蚀槽(8)通过所述支撑绞盘(15)与所述模型固定支架(1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任一所述的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壤中流收集器(2)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壤中流输出管,所述壤中流输出管内设置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壤中流采集孔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壤中流采集孔内径为1cm;相邻所述壤中流测定孔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壤中流测定孔内径为1cm;所述土壤侵蚀槽底部挡板(7)与所述土壤侵蚀槽槽底之间的空隙高5~1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侵蚀槽两侧设置有防滑踏板以及扶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73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检测PLC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林木种植全面智能化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