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顶盒屏蔽罩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4256.4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6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富田技研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薛琳 |
地址: | 215009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顶盒 屏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顶盒屏蔽罩。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类产品越来越小巧,机顶盒也不例外。机顶盒是一种依托电视终端提供综合信息业务的家电设备。机顶盒能够使用户能在现有的电视机上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并可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式数字化娱乐、教育和商业化活动。
机顶盒的内部设有电源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以及多个电子元件。机顶盒的空间有限,其内部设有的电子元件的数量较多,由于机顶盒的体积越小,机顶盒的壳体内部的空间越小。然而,机顶盒壳体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的电子元件的数量并未减少,所以机顶盒壳体内电子元件的结构比较紧凑,各电子元件之间距离较近。但是,机顶盒内的电子元件距离较近,很容易导致电子元件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顶盒屏蔽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顶盒屏蔽罩,包括由四个侧面围成的矩形框架本体、设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上表面的主盖体和备用盖体,所述主盖体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主盖体上凸设一盖板,所述盖板上表面设有一沉槽,所述备用盖体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分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沉槽呈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盖体的四条边上分别向下设有若干卡爪,所述矩形框架本体的四个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卡爪相适配的条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本体底部设有若干定位脚。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本体内部设有Z型隔片。
进一步的,所述Z型隔片底部设有定位脚。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本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一F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F连接头的外周为螺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顶盒屏蔽罩,包括由四个侧面围成的矩形框架本体、设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上表面的主盖体和备用盖体,所述主盖体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主盖体上凸设一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一沉槽,所述备用盖体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分体成型。通过在矩形框架本体上设置一体成型的主盖体,并在主盖体上凸设一上表面具有沉槽的盖板,在使用时,直接将该屏蔽罩罩设于PCB板上即可,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当位于矩形框架本体内的电子元件出现问题时,通过工具撬开沉槽从而撕去盖板,即可对电子元件进行维修,维修结束之后在矩形框架本体上设置备用盖板,以达到信号屏蔽的效果,该屏蔽罩具有两用性,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顶盒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矩形框架本体的倒立示意图。
图中所示:1、矩形框架本体;11、条形凸起;12、定位脚;13、Z型隔片;2、主盖体;21、盖板;22、沉槽;3、备用盖体;31、卡爪;4、F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顶盒屏蔽罩,包括由四个侧面围成的矩形框架本体1、设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1上表面的主盖体2和备用盖体3,所述主盖体2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主盖体2上凸设一盖板21,所述盖板21上设有一沉槽22,所述备用盖体3与所述矩形框架本体1分体成型。具体的,沉槽22为易撬开结构,通过撬开顶针等工具即可轻松撬开沉槽22,从而将盖板21时下,当电路正常时,将屏蔽罩罩设于PCB板上进行信号屏蔽,无需拆卸,当位于矩形框架本体1内的电子元件出现问题时,通过工具撬开沉槽22从而撕下盖板21,即可对电子元件进行维修,维修结束之后在矩形框架本体1上盖上备用盖板3,以达到信号屏蔽的效果,该屏蔽罩具有两用性,实用性好。
优选的,所述沉槽22呈椭圆形,与工具上的尖嘴结构相适配,便于施力。
优选的,所述备用盖体3的四条边上分别向下设有若干卡爪31,所述矩形框架本体1的四个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卡爪31相适配的条形凸起11,使用备用盖体3时,向下压备用盖体3使卡爪31扣合在条形凸起11上。
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本体1底部设有若干定位脚12,使用屏蔽罩时,将定位脚12插入PCB板中进行定位,避免其发生移动或脱落,影响屏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富田技研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富田技研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4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单元通电试验箱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屏蔽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