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烧的采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9711.1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4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靳全锋;宋禹辉;苏漳文;王文辉;杨夏捷;郭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3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质燃烧 采样系统 本实用新型 烟尘 气态污染物 燃烧 排放 空气压缩机装置 模拟燃烧装置 生物质燃烧室 排放颗粒物 采集装置 传统生物 动态变化 理化过程 模拟生物 全封闭式 物质燃烧 细颗粒物 烟气排放 室内外 停留室 烟道 稀释 密封 冷却 分析 采集 衡量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的采样系统,为研究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的特征,设计用于生物质燃烧排放实验室模拟研究密封采样系统。该系统可模拟生物质室内外燃烧,烟气排放到大气中的冷却、稀释、变化等理化过程,及收集燃烧排放的细颗粒物和多种衡量气态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燃烧采样系统由4部分组成,包括模拟燃烧装置、烟道采集装置、停留室装置和空气压缩机装置。为了克服传统生物质燃烧排放烟尘分析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封闭式生物质燃烧室,烟尘采集和烟尘分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的采样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烧技术是指破碎成一定粒度和干燥到一定程度的煤及可燃生物质,按一定比例掺混,利用秸秆压块机,将生物质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煤粘结性的差异经压制而成。生物质在其中既起粘结作用又起助燃作用。生物质型煤技术将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煤炭)和可再生的生物质能(生物质燃料)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一结合预示着一种极有生命力的复合新能源的诞生,这一结合为生物质的大规模工业化利用提供了可能的有效途径,这一结合为我国工业型煤的加速推广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结合对于开辟能源新领域,促进环保效益及生态的良性循环,加快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生物质燃烧释放浓度较大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因此传统的生物质燃烧排放烟尘分析具有很多缺陷,诸如焦油冷凝使得灰尘附着烟道,造成系统不工作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传统生物质燃烧排放烟尘分析的缺陷生物质燃烧的采样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物质燃烧的采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模拟燃烧装置、烟道采集装置、停留室装置和空气压缩机装置,所述模拟燃烧装置、烟道采集装置、停留室装置和空气压缩机装置组成封闭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燃烧装置采用长方体结构,包括电热板和温度控制器,所述电热板设置于长方体结构的底端;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于长方体结构的侧面;所述模拟燃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电热板下方的电压控制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燃烧装置长方体结构的四个面采用玻璃板实现;所述模拟燃烧装置的长方体结构的长为1000mm,宽为800mm,高为1300mm。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采集装置包括烟气管道以及依次设置在烟气管道上的温度电子测试仪I、压力电子测试仪I和湿度电子测试仪I;在烟气管道上还设置有采样泵模块I、用于PM2.5检测的气态污染物检测仪和用于PM10检测的固态污染物检测仪;
在所述烟气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在所述气态污染物检测仪和固态污染物检测仪均设置有调节阀;
所述气态污染物检测仪包括内直径为8.5mm的管道;所述固态污染物检测仪包括内直径为10mm的管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采样泵模块I包括依次连接的管道、膜托模块和采样泵I;所述膜托模块包括过滤PM10的前膜托和过滤PM2.5的后膜托。
更进一步地,所述烟气管道的进气口嵌入用于模拟生物质燃烧的模拟燃烧装置内,排气口嵌入用于处理生物质燃烧烟气的停留室装置内;
所述烟气管道采用U型结构,设置在模拟燃烧装置内的烟气管道弯头处的长度为500mm,设置在停留室装置的烟气管道弯头的长度为300mm,所述烟气管道平行于水平面的长度为2000mm,所述烟气管道的内直径为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9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