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片式Key的NFC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8610.2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0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细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44 | 分类号: | H01Q1/44;H01Q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片 key nfc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NFC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片式Key的NFC天线。
背景技术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NFC由 NFC模块与NFC天线组成。NFC模块一般由一个高速单片机、射频芯片与匹配电路组成。
NFC天线一般由绕线/印刷/蚀刻工艺制作的电路线圈与抗干扰能力的铁氧体材料组成。NFC天线是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采用变压器共耦匹配做通信的硬件处理方案,并通过处理器的通讯指令完成数据传送过程的校验,软硬件环境通过RFID调制处理,并通过匹配电路调整而设计制作成功的。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产品外观越来越迷你化,PCB的板形也随之缩小,要求却越来越高。
现有的卡片式的非接触式交易,需要在卡片内放置一个集成电路和铜线线圈,且线圈需要以焊接方式与集成电路连接,如图1所示。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等问题,并且增加了产品的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片式 Key的NFC天线。该卡片式Key的NFC天线的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并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厚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卡片式Key的NFC天线,以PCB板的铜皮走线替代铜线线圈,所述的PCB板上挖空有一区域作为LCD布局区域,铜线线圈绕在PCB板上作为NFC天线,所述的NFC天线外形与PCB板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的PCB板上的铜皮厚度为0.018-0.035mm。
进一步,所述的NFC天线的线宽为0.08-0.5mm。
更进一步,所述的NFC天线的线宽为0.1mm。
进一步,所述的NFC天线的绕线中心间距为0.1mm-0.5mm。
更进一步,所述的NFC天线的绕线中心间距为0.47mm。
进一步,所述的PCB板的整体尺寸为46.8*78.3mm。
更进一步,在所述的PCB板的右上方挖空有一32.21*23mm的区域作为LCD布局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片式Key的NFC 天线,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并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厚度,可以用于卡片式Key的非接交易,即能有效解决LCD与PCB叠加的厚度,降低产品整体厚度,又能满足NFC交易需求。
具体来说,而带蓝牙KEY功能的卡片,因产品功能强大,元器件多且布局密集,为减少元器件的使用,将NFC天线绕在PCB板上,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铜线线圈的BOM成本和加工工序。另外,定制异形铜线线圈更是加工周期长,定制成本高,而天线绕在PCB板上,则可以随PCB板形任意调整,节省定制异形铜线线圈的周期和定制器件的高价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开发进度。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卡片式Key中内置NFC天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NFC天线在PCB板上的一种绕线布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NFC天线在PCB板上的一种走线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卡片式Key的NFC天线,以PCB板的铜皮走线替代铜线线圈,所述的PCB板为异形PCB板,铜线线圈绕在异形PCB板上作为NFC天线。
本实施例中,一种PCB绕线方式作为NFC天线,以PCB板的铜皮走线替代铜线线圈,既减少铜线线圈用料,又免去人工焊接工艺,以降低产品BOM成本和成品厚度,同时缩少加工工序,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走线方式绕在PCB板上的NFC天线外形可随PCB板形随意调整,免去定制铜线线圈的高价成本和加工周期,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开发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8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