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钢标签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2344.2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9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杰;贾会刚;李子良;颜廷洲;张立强;郑利元;齐杰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钢 标签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钢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钢标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带钢在轧制或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缺陷,如孔洞、边裂、厚度超厚等。通常操作岗位发现后会及时停车,并在缺陷部位粘贴标签纸,便于下工序生产时的缺陷识别。
这种标签纸需操作人员用肉眼辨识。
在带钢高速运行状态下人工识别劳动强度大、识别准确率低,会对机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钢标签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带钢标签检测可靠性低,漏检率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钢标签检测装置,包括:
控制器;
边缘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带钢边缘;
标签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带钢标签;
检测移动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边缘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执行所述标签检测模块以及所述边缘检测模块的检测位置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光栅传感器和第二光栅传感器;
所述第一光栅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栅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第一光栅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栅传感器,垂直于带钢移动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带钢边缘,用于检测带钢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标签检测模块包括:第三光栅传感器;
所述第三光栅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所述带钢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移动模块包括:电机、丝杆以及移动载台;
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丝杆相连,所述移动载台固定在所述丝杆上,受驱移动;
所述边缘检测模块与所述标签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移动载台上,跟随所述移动载台移动调整检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采用步进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载台包括:移动滑块和载物台;
所述载物台固定在所述移动滑块上;
所述移动滑块设置在所述丝杆上,受驱移动;
所述边缘检测模块与所述标签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载物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采用西门子S7-400PLC可编程控制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带钢标签检测装置,通过带钢边缘检测模块实时检测移动带钢的边缘;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器,配合所述检测移动模块实现检测模块的带钢跟随操作,即通过带钢边缘检测模块检测高速移动中的带钢边缘,反馈控制检测移动模块移动,调整位于其上的标签检测模块和边缘检测模块的检测位置;使得标签检测模块和边缘检测模块能够适应带钢运动姿态的变化,始终处于较佳的检测位置,保证标签检测的可靠性和效率;有必要说明的是,带钢边缘跟随能够克服带钢跑偏等缺陷,大大提升了检测的可靠性,降低漏检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钢标签检测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钢标签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带钢标签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带钢标签检测可靠性低,漏检率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升标签检测可靠性,降低漏检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一种带钢标签检测装置,包括:
控制器;
边缘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带钢边缘;
标签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带钢标签;
检测移动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边缘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执行所述标签检测模块以及所述边缘检测模块的检测位置调整。
具体来说,通过边缘检测模块检测移动中的带钢的边缘位置,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驱动检测移动模块,调整检测位置,即调整边缘检测模块和标签检测模块的相对位置,使得其能够跟随带钢边缘的变化,调整其检测位置,实现边缘跟随,形成闭环位置控制流程,保证标签检测模块始终处于较佳的检测位置,保证标签检测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2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FD-MIMO系统的高效矢量量化器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二维条码扫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