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体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动检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7639.0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9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贵;毕虎杰;孙立刚;臧海涛;刘达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程(苏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1/00 | 分类号: | G07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550 | 代理人: | 潘聪聪 |
地址: | 21515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体 识别 功能 指纹识别 自动 检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检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体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动检票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检票通道是一种具备自助阻挡功能的设备,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车站检票闸机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旅游区检票系统等。其最基本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通过一个人,此人需有符合要求的证件或者合格的票。但是,为了保障安全性和方便安检工作,对检票设备的需求越来越严格,很多场所,尤其是铁路检票系统,希望实现人、票、证三者合一,或者人、证两者合一,或者票、人两者合一。但是现有车站检票闸机系统,对于通行者的身份验证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体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动检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其内部设有主机;阻挡体,设置在箱体上,受所述主机控制;第一面部识别装置,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面部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图像采集传感器镜头和补光灯;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第二端部,包括立柱以及位于所述立柱上的横梁;第二面部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面部识别装置包括第二图像采集传感器镜头。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可选地,还包括安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
可选地,还包括安装支架,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检显示屏相连;所述安装支架用于使所述安检显示屏能在与水平面夹角-45°至45°及与垂直面夹角-85°至85°范围内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二图像采集传感器镜头向下倾斜。
可选地,所述第二图像采集传感器镜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至60°。
可选地,还包括通道箱体,与所述箱体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立柱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通道箱体与所述箱体上,所述横梁横跨在两根所述立柱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图像采集传感器镜头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为20°至45°。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为一根立柱。
可选地,还包括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可选地,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位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面部识别装置与第二面部识别装置传回的数据;指纹识别模块,位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接收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传回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动检票设备解决了对通信者的身份验证的难点,第一通过第一面部识别装置和第二面部识别装置解决不同身高的通行者人脸识别验证,第二采用高安全、高稳定的指纹识别装置验证,提高了自动检票设备检验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效率性,不仅真正实现实名验证,同时也安全和方便安检工作。自动检票设备通道在检票时,并能实现人、票、证三者合一,或者人、证两者合一,或者票、人两者合一。
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方案的特征和内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动检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具体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动检票设备的右前方向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体人脸识别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的自动检票设备,包括:箱体10,其内部设有主机;阻挡体30,设置在箱体10上,受主机控制;第一面部识别装置20,通过第一支架25固定在箱体10上,第一面部识别装置20包括第一图像采集传感器镜头21和补光灯23;第二支架50,设置在箱体10的第二端部,包括立柱51以及位于立柱51上的横梁52;第二面部识别装置40,设置在横梁52上,第二面部识别装置40包括第二图像采集传感器镜头41;指纹识别装置90,设置在箱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程(苏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易程(苏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7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