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堆叠的电池外部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6641.6 | 申请日: | 2016-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0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闫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浪尖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6 | 代理人: | 邓荣,徐文军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堆叠 电池 外部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外部固定结构领域,尤其是便于堆叠的电池外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一般地,电池的内部设置有正负极电池片,在正负极电池片外设置有壳体,壳体一方面是用来保护内部的电池片免受外力的损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电池的安装和运输。
为了电池的运输、摆放或者安装等需要,常常要形成电池堆,现有技术中,电池在形成电池堆时堆叠形式杂乱不堪、摆放混乱,而且浪费堆叠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堆叠的电池外部固定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堆堆放杂乱,不利于节省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于堆叠的电池外部固定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池片,所述壳体下端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凸块,所述壳体上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供所述凸块嵌入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朝上凹陷的上凹区域,所述上凹区域位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呈方形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呈上大下小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罩体,所述罩体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凸块形成在所述底座的下端部,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罩体的上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侧壁的下端朝内凹陷形成凹陷区域,所述罩体的下端部形成有位于所述凹陷区域下方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抵接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装有电池片,所述壳体外显露有与所述电池片连接的金属头,所述金属头外套设有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壳体的下端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凸块,壳体的上端部两侧的对应位置形成有供凸块嵌入的凹槽,这样,当多个壳体需要形成上下堆叠时,壳体下端部的凸块直接嵌在上端部的凹槽中,便于堆叠布置,且对于壳体来说,电池片装置在壳体内部,当多个装置有电池片的壳体进行堆叠时,堆叠压力形成在壳体的两侧,避免壳体的中部承受过大的压力,对电池片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堆叠的电池外部固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堆叠的电池外部固定结构可以运用在钒液流电池外部固定,也可以运用在其他的液流电池外部固定,并不仅限于其中一种。
便于堆叠的电池外部固定结构,包括壳体11,壳体11内设有电池片,壳体11的下端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凸块112,壳体11的上端部两侧分别设有供凸块112嵌入的凹槽111。
在电池壳体11内安装有正负极电池片,壳体11主要是对电池片起保护作用的,在壳体11的下端部的两侧形成有凸块112,壳体11的上端部两侧的对应位置形成有凹槽111,两侧的凸块112可以嵌入在凹槽111中,这样,当需要安装多个电池壳体11,或者在搬运过程中需要形成上下堆叠的结构时,可以将壳体11下端部的凸块112直接嵌在上端部的凹槽111中,当有多个壳体11时,依次将壳体11下端部的凸块112定位放置在上端部的凹槽111中,形成上下堆叠结构布置。
这样,可以实现电池堆堆放整齐,而且还可以稳固堆叠,有利于节省堆放空间;而且,对于壳体11来说,电池片安装在壳体11内部,当多个装置有电池片的壳体11进行堆叠时,堆叠压力形成在壳体11的两侧,避免壳体11的中部承受过大的压力,可以对电池片起到保护作用。
壳体11的底部设有朝上凹陷的上凹区域,壳体11底部的两个凸块112之间形成有上凹区域,搬运时,叉车等搬运工具可以直接夹持在上凹区域上,上凹区域位于两个凸块112之间,可以稳固夹持,既好着力又很稳固,便于叉车对壳体11进行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浪尖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浪尖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6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人、车辆终端、数据发送及通信方法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