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式粘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3907.8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6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时大卫;童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通科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粘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粘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式粘度计。
背景技术
粘度是液体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和技术指标。尤其是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液态物料的粘度往往会对产品的最终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化工反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会利用粘度计对反应器中的液态物料进行粘度检测,以此工作人员能够时时对。
如申请号为201620084441.9的中国专利《一种振动式粘度计》公开了一种振动式粘度计,包括显示盖和接线室,显示盖盖合在接线室顶端,显示盖内设置有显示屏和与显示屏连接的线路板,接线室底端设置有接收线圈,驱动线圈和能量传递杆,接收线圈和驱动线圈分别与线路板连接,接收线圈内设置有接收磁极,驱动线圈内设置有驱动磁极,能量传递杆呈竖直状上下活动连接在接线室底端的中心,驱动磁极带动能量传递杆绕其中心轴扭振动,能量传递杆的顶端分别连接接收磁极和驱动磁极,能量传递杆的外侧设置护套管,能量传递杆的底端连接有探头,护套管下端设置有保护探头的探头保护罩;虽然,该实用新型的振动式粘度计粘度测定简单,使用寿命长。
但是,由于能量传递杆是呈竖直状上下活动连接的,从而在驱动磁极驱动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杆也很容易发生上下振动,进而容易造成接收线圈在接收振幅时准确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准确性高的振动式粘度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振动式粘度计,包括固定盘和穿设于固定盘上的能量传递杆,所述能量传递杆上穿设有一矩形的磁钢,所述固定盘上设有关于磁钢对称的两对支撑块,每对支撑块自身又关于能量传递杆的直径相对称,每对支撑块上均分别安装有用于振动磁钢的激振器和带有接收磁极的接收线圈,能量传递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条与每个支撑块相固定。
这里是通过激振器对磁钢进行振动,通过磁钢将振幅传递给能量传递杆,然后能量传递杆再将振幅通过其端部传递到所测试的液体中,能量传递杆端部的振幅根据流体粘度的不同而不同,该振幅通过能量传递杆又反馈给到磁钢上,然后磁钢又将该振幅反馈给接收磁极,接收磁极产生交变磁场,此时,接收线圈受该交变磁场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其电信号被线路板接收,经过分析处理得到流体的粘度。
激振器先对磁钢直接进行振动,然后由磁钢将振幅传递给能量传递杆,并且反馈的过程中也是由能量传递杆将振幅通过磁钢传递给接收磁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的产生时间差,使接收磁极能够有足够长的反应时间,另一方面,由于磁钢是以能量传递杆为固定点的,从而磁钢振动的幅度相较于能量传递杆而言要大的多,从而也有利于提高接收磁极的灵敏度。
所述能量传递杆的端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圆心处与各连接条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半径为能量传递杆的半径的1/3~1/2。
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连接杆和连接条之间的固定,另一方面,由于连接杆比能量传递杆的半径小的多,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杆的韧性及形变量,进而也就能够减少能量在能量传递杆上的损失。
所述连接条的宽度为1mm~2mm,所述连接条由金属制成。
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能量传递杆传递对能量传递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金属本身所具有的强度,来保证对能量传递杆的固定牢固程度。
所述支撑块的上方与同一圆环相连接,每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圆环的内边缘相连接。
这样既能够加强各个支撑块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四个支撑块与能量传递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能量传递杆的稳定。
所述连接条成“X”型设置。
将连接条设置成X型,而且能量传递杆刚好又位于连接条的中心处,这样由于四块支撑块通过连接条对能量传递杆均有拉紧地趋向,并且受力都是对称的,从而使得能量传递杆在连接条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所述激振器关于能量传递杆的轴心对称,所述接收线圈也关于能量传递杆的轴心对称。
由于激振器是关于能量传递杆的轴心对称设置的,这样当激振器在振动磁钢的时候,两个激振器是沿同一扭转方向进行驱动的,从而也就增强了激振器的振幅,而两个接收线圈分别从能量传递杆两侧的磁钢上接收振动信号,有利于提高粘度计的灵敏度。
所述激振器和接收线圈分别与磁钢的端部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通科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通科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3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式双U型管密度计
- 下一篇:一种振动式粘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