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4105.0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1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卢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奥普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68 | 分类号: | F21K9/68;F21K9/69;F21V5/00;F21V7/00;F21V13/04;F21V19/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光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获得良好的亮度,在工业使用的光源领域,通常需要将发光体发出的光线聚集在一块,目前,国内现有光源大多采用圆棒状透镜来实现聚光效果,但是这种技术对光照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存在很大的浪费,导致光照的聚集效果较差。在此情况下,为了改善光照的聚集效果,一般采用增加发光体(例如LED元件)的使用功率或者增加更多聚光装置的方法。如增加LED元件使用功率,使得LED元件处于满负荷或者接近满负荷的工作状态,LED元件在这样的状态下其使用寿命会大幅缩短;而增加聚光装置,会使光源结构更复杂,产品所需要的组成零部件也会增加,会导致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工作量增加,不利于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聚光装置,该聚光装置能将光源发出的光聚焦于一点,且结构简单,减少了所需要的组成零部件数量,降低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工序,易于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光装置,包括发光装置及与所述发光装置配合的聚光罩,所述聚光罩包括聚光罩本体、折射曲面、折射环形面、折射平面和反射曲面,所述折射曲面和所述折射环形面组合形成一聚光槽,所述反射曲面设置于所述聚光罩本体的外壁,所述折射平面设置于所述聚光罩本体的顶部,且所述折射平面为圆形结构,所述折射曲面和所述折射平面配合将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聚集于一焦点,所述折射环形面、所述反射曲面和所述折射平面相互配合且将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聚集于上述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光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折射曲面和所述反射曲面均符合二次曲面公式:其中,K为二次曲面系数,R为曲率半径,C2=X2+Y2,X、Y、Z是以曲面顶点为坐标原点的坐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光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折射曲面的曲面系数为-2.9±0.145、曲率半径为1~3mm,所述反射曲面的曲面系数为-1.13±0.0565、曲率半径为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光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折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1.5±0.075mm,所述反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1.1±0.05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光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光装置包括PCB基板及设置于所述PCB基板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安装于所述聚光罩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光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光元件为四个芯片LED元件或三基色的LED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光装置及与所述发光装置配合的聚光罩,所述聚光罩包括聚光罩本体、折射曲面、折射环形面、折射平面和反射曲面,所述折射曲面和所述折射环形面组合形成一聚光槽,所述反射曲面设置于所述聚光罩本体的外壁,所述折射平面设置于所述聚光罩本体的顶部,且所述折射平面为圆形结构,所述折射曲面和所述折射平面配合将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聚集于一焦点,所述折射环形面、所述反射曲面和所述折射平面相互配合将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聚集于上述焦点。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光线经过聚光罩之后能聚集到一焦点上,提高了光利用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同时减少所需要的组成零部件数量,降低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工序数量和工作周期等成本,易于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线聚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聚光装置,包括发光装置1及与发光装置1配合的聚光罩2,聚光罩2包括聚光罩本体21、折射曲面22、折射环形面23、折射平面24和反射曲面25,折射曲面22和折射环形面23组合形成一聚光槽26,反射曲面25设置于聚光罩本体21的外壁,折射平面24设置于聚光罩本体21的顶部,且折射平面24为圆形结构,折射曲面22和折射平面24配合且发光装置1发出的光线聚集于一焦点,折射环形面23、反射曲面25和折射平面24相互配合且将发光装置1发出的光线聚集于上述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奥普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奥普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4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