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腐蚀耐用型弹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2883.6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9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江芝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富世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8 | 分类号: | F16F1/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耐用 弹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腐蚀耐用型弹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弹片一般是采用不锈钢301或者304材料制作而成。金属弹片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开关、面板等方面;常规的金属弹片,依其不同的形状分为:圆形金属弹片、十字形金属弹片、三角形金属弹片、椭圆形金属弹片等,其都是利用凸部向下凹变形与PCB板等形成接触导通。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弹片,虽然有些也有进行表面处理,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结构强度欠佳、不够耐用、使用寿命不长、操作灵敏度不稳定等缺陷,这些会导致应用有金属弹片的电子产品出现使用质量问题,增加了用户的维修、更换成本,也影响了用户对相应电子产品产生品质不良的印象。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腐蚀耐用型弹片结构,其在确保弹片的防锈抗腐蚀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弹片的结构强度、耐疲劳性能、操作灵敏度,也改善了弹片的导电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腐蚀耐用型弹片结构,包括有一体冲压成型连接的本体部,该本体部具有向上凸起的拱起部和连接于拱起部周缘的环形定位边;至少所述拱起部具有不锈钢基材层、覆设于不锈钢基材层上表面的镀锌层、覆设于镀锌层上表面的第一镀铜层、覆设于第一镀铜层上表面的第一镀镍层、覆设于不锈钢基材层下表面的第二镀铜层、覆设于第二镀铜层下表面的第二镀镍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拱起部整体呈球冠形;该拱起部具有位于顶部中心位置的弧形接触部及连接于弧形接触部周缘的波浪折状加强部;在俯视角度,所述弧形接触部呈圆形结构;所述波浪折状加强部具有自上而下沿弧形一一交错间距设置的凹位、凸部,所述凹位、凸部各自呈横向布置的环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俯视角度,所述凹位、凸部依次沿径向自内而外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位、凸部的上表面、下表面均采用弧形渐变过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定位边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焊接区,所述焊接区形成有用于加强焊接结合强度的麻点面,所述麻点面上涂覆有易焊接材料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焊接区开设有过焊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焊接区设置于环形定位边的上表面时,所述环形定位边的上表面对应焊接区的内侧位置设置有防止锡料爬焊的阻挡凸部;当所述焊接区设置于环形定位边的下表面时,所述环形定位边的下表面对应焊接区的内侧位置设置有用于防止溢锡的止锡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对弹片结构的设计,在确保弹片的防锈抗腐蚀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弹片的结构强度、耐疲劳性能、操作灵敏度,也改善了弹片的导电性能;本实用新型之弹片使用寿命长,有利于减少应用有该弹片的产品的维修更换成本,以及,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稳定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M-M处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拱起部的局部截面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拱起部 11、弧形接触部
12、波浪折状加强部 121、凹位
122、凸部
101、不锈钢基材层102、镀锌层
103、第一镀铜层104、第一镀镍层
105、第二镀铜层106、第二镀镍层
20、环形定位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一体冲压成型连接的本体部,该本体部具有向上凸起的拱起部10和连接于拱起部10周缘的环形定位边20。
所述拱起部10整体呈球冠形;该拱起部10具有位于顶部中心位置的弧形接触部11及连接于弧形接触部11周缘的波浪折状加强部12;在俯视角度,所述弧形接触部11呈圆形结构;所述波浪折状加强部12具有自上而下沿弧形一一交错间距设置的凹位121、凸部122,所述凹位121、凸部122各自呈横向布置的环形结构。在俯视角度,所述凹位121、凸部122依次沿径向自内而外排布。所述凹位121、凸部122的上表面、下表面均采用弧形渐变过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富世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富世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2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螺旋弹簧隔振垫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