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孔镜手术中去除部分关节突骨组织的镜下骨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0821.1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1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民;王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民;艾派(广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56;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孔镜 手术 去除 部分 关节 组织 镜下骨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孔镜手术中去除部分关节突骨组织的镜下骨凿。
背景技术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影响正常工作,走动、甚至站立、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痛苦。
目前在手术治疗中常采用动力磨钻系统去除关节突骨组织。磨钻系统采购成本高,耗材昂贵,操作时间长,且使用、携带不方便。
而使用镜下骨凿,可在椎间孔镜手术中,在直视下去除镜下所见关节突骨组织,节省手术操作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椎间孔镜手术中去除部分关节突骨组织的工具-镜下骨凿,其成本低,耗材价廉,操作简单且携带方便,可在椎间孔镜手术中,在直视下去除镜下所见关节突骨组织,节省手术操作时间。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椎间孔镜手术中去除部分关节突骨组织的镜下骨凿,其特征是:包括一刀杆,刀杆的前端设有凿部、后端设有敲击台,敲击台前的刀杆后部还设有定向手柄,所述凿部的横截面为角铁状或弧形状,凿部前端为刃部。
所述的凿部的背面倾斜(外张),如此可使得凿部不易打滑,轻松凿除关节突骨组织。
所述的刀杆为圆杆、敲击台为半球。
所述角铁状凿部的夹角为≥90度,刃口外倾。
所述的弧形状凿部为圆弧状。
所述的定向手柄为截面矩形横向杆,刀杆接点起一端为矩形延伸圆弧过渡收尾、另一端为尖端,尖端对应所述凿部的正面,即角铁状或圆弧状的凹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镜下直视、手柄定向放在需要凿除的关节突部位,利用自然外张的刀口,有效克服了长距离之间的弹性滑动,利用凿刃的外张所特有的切削摩擦力,在骨锤的敲击下,轻松凿除关节突骨组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R-R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凿刃侧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凿刃视图;
图6为焊装手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指代:1-前端凿刃,2-外张刃口,3-避空区域,Z-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椎间孔镜手术中去除部分关节突骨组织的镜下骨凿实施例,包括一长圆杆刀杆,圆杆刀杆的前端设有凿部、后端设有半球状敲击台,敲击台前的刀杆后部还设有定向手柄,凿部的横截面为角铁状,凿部前端为刃部。
参见图3和图4,角铁状凿部的夹角为≥90度,刃口外倾。
参见图6和图7,定向手柄为截面矩形横向杆,刀杆接点起一端为矩形延伸圆弧过渡收尾另一端为尖端,尖端对应所述凿部的正面,即角铁状或圆弧状的凹面。Z表示定向手柄与刀杆焊接。
参见图5,表示凿部经热处理后向外扩张,也即凿部的背面倾斜(外张),如此可使得凿部不易打滑,轻松凿除关节突骨组织。
将凿刃自然外张刀口,通过镜下直视、手柄定向置放在需要凿除的关节突部位,利用自然外张的刀口,有效克服了长距离之间的弹性滑动,利用凿刃的外张所特有的切削摩擦力,在骨锤的敲击下,轻松凿除关节突骨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骨凿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圆弧状,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常识,就不再画图示意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民;艾派(广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张国民;艾派(广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0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吻合器的喙头机构、钉仓机构和吻合器
- 下一篇:一种熏蒸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