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泥线悬挂系统中的防腐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8141.6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9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波;雷新超;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钻井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7 | 分类号: | E21B33/03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悬挂 系统 中的 防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钻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管泥线悬挂系统中的防腐帽结构。
背景技术
套管泥线悬挂系统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装备,主要由承载环、套管悬挂器、防腐帽、输送工具、回接工具等组成。在使用泥线悬挂系统时,每层套管在海底附近均可实现套管串的连接、脱开和回接等,可满足临时弃井、生产回接等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工艺要求。
在探井作业中,如果有油气重大发现,需要保留井口时,各层套管从泥线悬挂处脱开,注入防腐液,再盖上防腐帽,完成保留井口作业,下防腐帽是其中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环节。如附图1所示,由于受到海底海流和其它外力的影响,现有的防腐帽在下入时存在以下两种风险:
(1)因为防腐帽10是在海底附近,渔网很容易挂防腐帽10的连接接头101,导致防腐帽10脱落。
(2)防腐帽10和输送工具9之间通过连接接头上的凸起和输送工具上的卡槽配合连接,在受到外力影响时,防腐帽容易发生转动,从输入工具上脱开掉落海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套管泥线悬挂系统中的防腐帽结构,其能够防止渔网缠绕连接接头,避免从输送工具上掉落,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管泥线悬挂系统中的防腐帽结构,包括圆形端板,所述圆形端板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环形挡边,所述圆形端板和环形挡边围成一个开放的槽体,所述槽体中设有一个平行于所述圆形端板的固定板,所述连接接头也位于所述槽体中,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与套管泥线悬挂系统中的输送工具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环形挡边的上端边缘沿周向设有多个吊耳,所述吊耳通过钢丝绳与所述输送工具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吊耳设有两个,两个吊耳相对于圆形端板的中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接头的外壁设有两个凸起,所述输送工具为筒状,输送工具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倒J形卡槽。
优选地,所述圆形端板与所述环形挡边通过倒角过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套管泥线悬挂系统中的防腐帽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防腐帽为了防止渔网缠绕在连接接头上,将连接接头设置在防腐帽内部的槽体中。
本实用新型在环形挡板的上部焊接两个对称的吊环,在送入钻具时,将吊环与输送工具通过钢丝绳连接,有效起到防止防腐帽防掉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防腐帽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圆形端板; 2 、环形挡边;
3、槽体; 4、 固定板;
5、连接接头; 21、吊耳;
51、 凸起; 6、 钢丝绳;
9、输送工具; 91、倒J形卡槽;
10、 防腐帽; 101、 连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套管泥线悬挂系统中的防腐帽结构,包括圆形端板1,所述圆形端板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环形挡边2,所述圆形端板1和环形挡边2围成一个开放的槽体3,所述槽体3中设有一个平行于所述圆形端板1的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上设有连接接头5,所述连接接头5也位于所述槽体3中。参考图4,所述连接接头5与套管泥线悬挂系统中的输送工具9配合连接。连接接头5与输送工具配合的位置位于所述槽体3中,环形挡边2起到了保护作用,有效避免了水中的渔网等杂物产缠绕在连接接头5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钻井分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钻井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8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心式穿心活页打捞筒
- 下一篇:防喷器现场稳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