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转换器的旋转插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7823.7 | 申请日: | 201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林预然;李博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5/00 | 分类号: | H01R35/00;H01R31/06;H01R13/04;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田景宜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五***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转换器 旋转 插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源转换器,尤指一种电源转换器中的旋转插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具旋转接头的电源转换器,包括有壳体、一转轴、组接该转轴的二插接脚以及二导电端子,壳体中设有二间隔配置的接脚槽,转轴可转动地轴接该壳体使二插接脚可旋出该壳体或者位于接脚槽内,以使二插接脚与二导电端子相互接触而导通或者脱离,使用时,二导电端子的外端穿设于电源供应器的电源接头,而二插接脚的外端则突出于接脚槽外,并插设于插座中;如同前述,此时接脚与端子相接触而导通,因此插座中的电力便可依序透过接脚及端子而传送到电源供应器中;然,由于插接脚与导电端子仅于一端形成接触形成导通,因此若因碰撞或各种原因而导致接脚或端子的位置有偏差,则便可能会使相对应的接脚与端子无法顺利接触而造成断路,进而无法使用。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电源转换器的旋转转接头,其使用上稳定性不佳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遂针对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并改善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的旋转插头结构,藉由改变插头与导电端子的接触方式以避免受到外力碰撞造成变形,或者组装公差所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的旋转插头结构,包括一承座、二导电端子及一插头,承座具有一第一装配槽、一第二装配槽及连通前述二者的一槽道;二导电端子分别固设于第一装配槽与第二装配槽中,导电端子具有一本体、一接线部及一夹板件,夹板件为自本体凹折且朝彼此的方向形成渐缩延伸的一对金属片;插头可转动地组接承座且配置于导电端子上,插头包含设于槽道中且结合承座二侧的一枢轴及固定在枢轴上的一对插接脚且其具有一导接端,而插头以枢轴形成自由摆动而具有一旋出状态或一收合状态,从而使导接端被夹板件夹挚或者脱离夹板件。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本体开设有至少一对位孔且其位于夹板件和接线部之间,本体邻近对位孔的位置形成有一阶梯凹折,阶梯凹折为一直向凹折或一斜向凹折,而第一装配槽及第二装配槽对应对位孔分别设有一定位件,该些导电端子以定位孔组接定位件以形成固定。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夹板件包含一固持部、一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延伸的一夹挚部,固持部为自本体二长边侧形成弯折且平行直列的一对金属片,弯折部为自本体末端形成弯折且形成直立的一金属片,而夹挚部为自弯折部二端且朝彼此对应侧的方向形成渐缩延伸。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夹板件包含一固持部、一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延伸的一夹挚部,固持部为自本体二长边侧邻近阶梯凹折的位置形成弯折且平行直列的一对金属片,弯折部为自本体末端形成弯折且形成直立的一金属片,而夹挚部为自弯折部二端且朝彼此对应侧的方向形成渐缩延伸。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夹板件包含一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的一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延伸的一夹挚部,固持部为自本体二长边侧邻近阶梯凹折的位置形成弯折且平行直列的一对金属片,弯折部自固持部朝接线部方向延伸且于彼此对应侧方向凹折,而夹挚部为自弯折部且朝彼此对应侧的方向形成渐缩延伸。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导电端子更包含有一底垫部,底垫部为自本体邻近弯折部的位置形成一圆弧凹折的片体,而底垫部与本体之间所形成的高低差相符于阶梯凹折与本体所形成的高低差。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弯折部的弯折处为一凹折端,夹挚部末端为一坡底端,坡底端至凹折端形成有一向上隆起的一斜坡段以及自斜坡段平直延伸至凹折端的一平坦段,而自夹挚部的坡底端朝固持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外扩分岔。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固持部二侧分别贴抵于第一装配槽的内侧壁以及第二装配槽的内侧壁。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第一装配槽与第二装配槽分别于邻近槽道的底壁凸伸有一凸台,本体部分抵接于凸台的一顶面,本体自阶梯凹折朝接线部延伸的部分贴抵于第一装配槽及第二装配槽的一底壁,以使本体与底壁之间形成有一弹性空间。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第一装配槽与第二装配槽分别于邻近槽道的底壁凸伸有一凸台,底垫部的底缘贴抵于第一装配槽及第二装配槽的一底壁,本体自阶梯凹折朝接线部延伸的部分贴抵于第一装配槽及第二装配槽的底壁,以使本体与底壁之间形成有一弹性空间。
于一实施例所述,其中插头于旋出状态以导接端抵接本体表面且夹挚部夹挚导接端二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7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