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4998.2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9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彦东;邹文彬;陈险峰;王伟;陈呈杰;胡远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安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08 | 分类号: | F15B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能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寿命更长的蓄能器。
背景技术
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不锈钢隔膜式蓄能器至少包括一壳体110、位于所述壳体110内的风箱形式的隔离元件120、与所述隔离元件120连通并穿过所述壳体110一端的管道130,所述壳体110与所述隔离元件120和管道130形成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所述壳体110的另一端连通有单向阀140,氮气a和氨气b分别通过所述单向阀140和管道130进入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内,所述壳体110的一侧壁还连通有压力表150。隔离元件120侧壁由不锈钢薄片连接成类似弹簧的结构,根据其内气体的压力的变化可进行膨胀和收缩。
当氨气b通过管道130进入隔离元件120时,隔离元件120由于其内氨气b压力增大而膨胀,其下端固定不动,上端向上移动;而当氮气a通过单向阀140进入壳体110内时,隔离元件120收缩,将其内氨气b排出。现有的蓄能器,隔离元件120膨胀和收缩时,其侧壁容易与壳体110内壁发生碰撞而磨损,从而增加隔离元件120内氨气b泄漏的几率;而如任意弹性件一样,隔离元件120如果膨胀过度将导致收缩能力降低,从而无法实现其蓄能作用;并且,管道130的一端部分插入隔离元件120内,两者直接并非一体成型、密封连接,该种连接方式也增加了氨气b泄漏的可能性。并且,该结构的蓄能器,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氨气泄漏,也无法通过压力表150得知,不能及时发现气体泄漏。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的不锈钢蓄能器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能器,在壳体内部、隔离元件上方一定距离处设置一位置固定的限位挡板,限定隔离元件的最大膨胀程度,防止隔离元件的过度膨胀;同时,在隔离元件的上端增设导向柱并插入限位挡板的中心,导向柱随着隔离元件的膨胀和收缩沿限位挡板内上下自由移动,避免了隔离元件的左右摇晃,防止其与壳体内壁碰撞磨损而产生气体泄漏;另外,管道和隔离元件一体成型并密封连接,进一步防止气体泄漏。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能器,至少包括一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箱形式的隔离元件、与所述隔离元件连通并穿过所述壳体一端的管道,所述壳体与所述隔离元件和管道形成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连通有单向阀,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分别通过所述单向阀和管道进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隔离元件上方还设置有固定连接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上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气孔。
优选的,所述隔离元件的上端中央位置还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限位挡板的中心,并沿所述限位挡板上下自由活动。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隔离元件与所述限位挡板的最大距离。
优选的,所述管道上端与隔离元件下端一体成型并且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孔的数目至少为均匀分布的2个以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相同或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为氮气,所述第二介质为氨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壁连通有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隔离元件的上方一定距离处设置位置固定的限位挡板,限制隔离元件随其内气体压力大小的膨胀程度,从而防止隔离元件因过度膨胀而产生的无法收缩现象,保护隔离元件,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当隔离元件内的气体压力过大时,隔离元件与限位挡板发生碰撞,产生一定声响,从而提示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2)固定连接于隔离元件上端中心位置的导向柱,避免了隔离元件在伸缩过程中的左右摇晃,从而减小了其与壳体内壁的摩擦,降低隔离元件内部气体泄漏的几率;
3)隔离元件下端与管道一体成型并密封连接,防止隔离元件内气体通过两者之间的缝隙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挡板和导向柱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
现有技术:110.壳体;120.隔离元件;130.管道;140.单向阀;150.压力表;A. 第一腔体; B. 第二腔体;a. 氮气;b. 氨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安气体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安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4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水器用软管耐压试验液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异形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