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伤口加压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8857.X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奇良;谢赟;葛铭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006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脏 起搏器 植入 手术 伤口 加压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伤口加压固定带。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式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目前常用的心脏起搏器有三大类,一是体外携带式起搏器(又称经皮式起搏器),二是体内埋藏式起搏器,三是半埋藏式起搏器(又称感应式起搏器)。
而上述的体内埋藏式起搏器和半埋藏式起搏器都是需要通过植入手术来实现的,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都需保持清醒,起搏器植入后,患者需平卧24小时,并对囊袋切口局部进行沙袋压迫止血(6~8小时)。术后24小时患者可坐起活动,但需注意避免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
因此,对于起搏器囊袋切口护理至关重要,囊袋出血、血肿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4%~6.2%。在护理工作中发现,起搏器囊袋切口其特殊的解剖位置,沙袋较难平稳放置,患者头部活动、健侧肢体活动时,沙袋容易下滑,导致切口渗血,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目前传统的方法是将衣物垫于肩部起到支撑沙袋的作用,常常因衣物高度不固定,沙袋放置不稳妥,有时还需要家属帮忙固定沙袋,存在安全隐患。护理人员为了避免伤口渗血的发生,每隔半小时巡视1次,甚至揭开棉被查看,特别是冬天,患者容易着凉,增加感染机会,给患者带来不便,且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伤口加压固定带,能够安全有效的将加压物压迫在植入手术切口处,使得加压物不易滑落,并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伤口加压固定带,包括胸部固定带本体,以及连于胸部固定带本体上的一对肩带,所述的胸部固定带本体包括内层固定带和外层固定带,内层固定带中部连于外层固定带的内表面上,内层固定带和外层固定带的两端上都还设有粘搭结构,所述的一对肩带的一端都连于外层固定带上,另一端通过粘搭结构与内层固定带相粘搭,且与伤口同侧的肩带上还设有伤口观测窗口和加压物存放袋,加压物存放袋上端袋口内侧边缘缝置于伤口观测窗口上端肩带位置,下端下翻时能够覆盖于伤口观测窗口上,加压物存放袋内设有用以压迫伤口的加压物。
所述的粘搭结构采用魔术贴相粘搭。
所述的伤口观测窗口为透明塑料膜,嵌设于肩带上。
所述的加压物为沙袋或手动充气包。
所述的加压物存放袋采用弹性布料制成。
所述的一对肩带上还设有长度调节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内层固定带和一对肩带在患者胸部固定好位置,使肩带上的伤口观测窗口和加压物存放袋对准植入手术切口位置,在加压物存放袋内放入加压物,再将外层固定带拉紧包裹住患者胸部,同时也紧紧包裹住加压物存放袋,使其压迫加压在手术切口上,达到对手术切口压迫止血的效果,也使加压物不会因外界因素会发生滑落或偏移的情况,对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也十分方便,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终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8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